味千拉面弱化日本“元素” 重塑品牌道路漫长

   2013-01-18 南方日报3260

  曾以“日本风”大受欢迎的味千拉面,因“源自日本”遭遇意想不到的危机。2012年,味千旗下门店曾打出“100%港资”的旗号,开始弱化日本元素。在未来,味千的营销定位究竟是日本品牌“还是”港资企业“呢?

  对此,味千拉面相关人士表示,味千拉面源自日本是事实,但由香港人在内地将之发扬光大。不管是从事实上还是从情感上,味千有着日本“基因”,所以,“去日化”根本无从说起,但味千拉面会有意无意地弱化日本“元素”。

   本期嘉宾

  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

  名誉副会长 姚学正

  广州市饮食商会会长 区又生

  近日,味千拉面位于湖北宜昌的唯一一家门店宣告关门。对此,尽管味千中国方面称此举是“公司正常经营调整”,但从中仍可见“骨汤门”事件以及中日关系影响的余威。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味千拉面曾以“日本风”而大受欢迎,但受后来的大环境变化影响,“日本烙印”却给味千拉面带来意想不到的危机。近年来,味千拉面在北京、福州等城市均传出过连续关店的消息,门店收缩、股东减持、机构降级,一系列冲击让味千拉面的生存现状大不如前。

  2012年10月下旬,味千中国发布三季报,高盛和瑞银同时发布分析报告,给予味千的是“沽售”评级。高盛指出,味千上季同店销售仍然疲弱,归咎于宏观经济仍存挑战,加上中日关系影响,故味千自“骨汤门”事件后迟迟未能复苏,该行建议味千应重新检视一下强调“源自日本”的推广策略。也正是在2012年,味千旗下门店曾打出“100%港资”的旗号,开始弱化日本元素。

  在未来,味千的营销定位究竟是“日本品牌”还是“港资企业”呢?对此,味千(中国)公共事务部负责人陆小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回应:味千(中国)的身份明确是由华人创立的香港上市公司,味千拉面源自日本是事实,但是由香港人在内地将之发扬光大。味千拉面只是会有意无意地弱化日本元素。 来源: 南方日报

  对于味千拉面淡化日本元素这一做法,专家们表示这并非明智之举。

  困扰不仅来自“日本元素”

  主持人:“日本元素”对味千拉面的影响有多大?

  姚学正:在现在的餐饮市场,国际美食已经十分风行,但其中有利也有弊。

  一方面,国际美食的风行打破了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饮食文化界限,推动了世界各地美食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丰富了中国人的饮食文化生活,这对于一个开放的中国社会是十分有益的。

  但另一方面,大多数国际美食餐厅只是注重在品牌上借外国的“光”,在形式上进行模仿,但却未能学习外国美食烹饪技法当中的精髓,对其背后的饮食文化也缺乏深入的了解和借鉴,因此虚有其表、徒有其名的居多。

  当国际美食刚刚被引进中国时,对消费者是有一定程度的“启智”作用的,极大地打开了中国消费者的视野和选择面,但是随着市场的进一步丰富,特别是中国消费者出国去品尝原汁原味的异国美食的机会增加,慢慢地国内那些走模仿路线的国际美食餐厅便渐渐失去了他们头顶的光环。

  当然,味千拉面之所以受到的冲击比较大,与中日关系的变化有关。但客观地分析,造成味千拉面困境的不仅仅是“日本元素”,还有很多其他原因。大环境方面,受全球经济形势探底、食品安全问题以及人们对家庭餐桌的回归影响,当前中国餐饮企业的发展普遍面临困境,主要表现为市场宏观上保持增长而单个企业、单个店铺的盈利下降,这对味千拉面来说也不例外。而在味千拉面本身而言,“骨汤门”等事件的影响可能更大,消费者不是不爱吃日本拉面了,而是觉得味千拉面不好吃、不健康了。

  餐厅的根本还是食物本身

  主持人:淡化“日本元素”能解决问题吗?

  区又生:在去年中日关系紧张的非常时期,我们协会的日本料理餐厅也很担忧,但他们的做法是强调自己是中国企业、中国员工,只不过制作日本食物而已。餐厅的根本还是在于制作健康美味的食物,在日常经营当中也应该强调食物本身,而不是什么“国际背景”。

  姚学正:日本料理是受到消费者广泛欢迎的一种美食,这不会因为中日关系的原因而改变。中日关系给日本餐厅造成的影响终究是短期的,味千拉面不必风声鹤唳。对自己的定位不执着,浅尝辄止,反倒可能加剧消费者的怀疑。

  不仅仅是对于味千拉面而言,所有定位于国际美食的餐厅,既然认准了自己的市场定位,就应该立足长远,坚持下去,突出特色,以诚待客,深入研究地道的日本料理做法,提升自己的产品质量,改善对消费者的服务,从而最终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喜爱。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326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