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城财务状况遭质疑 融资新渠道仍难解资金需求

   2013-01-18 地产中国网9940

  销售业绩不俗,文化旅游被国家大力扶持,面向二三线和新产品的新一轮扩张,华侨城本应获得市场最广泛的追捧。

  然而令华侨城苦恼不已的是,身为负债率最高的央企之一,华侨城一直备受业内人士质疑。激进的扩张,住宅销售过分喧宾夺主,文化旅游面临激烈的竞争,令人担忧的财务状况,华侨城已经成为2012年财务状况最受质疑的央企。

  质疑纷纭

  在众多财大气粗但在财务上谨小慎微的央企兄弟面前,华侨城可算得上债台高筑的激进代表,这也招致了很多的质疑声音。

  截至2012年6月底,华侨城的货币资金为61.69亿元,明显低于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之和87.98 亿元,资金压力显而易见。同时,如果扣除预收账款,华侨城的净负债率高达137%,这在整个龙头房企当中都比较罕见。存货更是创历史新高,存货余额高达335.14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0.47亿元,去库存压力也不小。

  2009年以前,华侨城的负债率尚均维持在正常水平,2007年、2008年、2009年三年年末负债率分别为61.5%、63.6%、65.8%。而在到2010年和2011年,这一指标上升到69.7%和 71.1%。而截至到2012年三季度,华侨城的负债率再次增加到72.4%。

  这显然是在挑战国资委的底限,因为根据国资委的规定,其控股企业不得有连续两个会计年度平均资产负债率超过70%的红线。

  负重之下,华侨城仍然在寻求大举扩张。2012年底,华侨城称,将投资100亿元在福州建设一个多元业态混合发展的大型文化旅游综合性项目。这是公司继深圳大鹏新区后的又一个大型项目。有分析认为,华侨城开始精选二线城市,复制精简版的主题公园。

  尽管大肆扩张的华侨城认为自己的模式目前在国内还没有竞争对手,但事实上,包括央企港中旅、民企宋城股份等都开始将“旅游+地产”模式作为自己的扩张利器,而国家在文化旅游层面的大力扶持,也让众多豪强资本趋之若鹜,包括恒大、万达、龙湖、保利等一线大鳄都在文化旅游与地产的结合方面非常进取,激烈的竞争已经让人对华侨城的未来有所担心。

  旅游专家认为,现有欢乐谷已超过5个,美国地区仅有2个迪斯尼。而如果这些主题公园一旦密集过度,便有可能造成消费者的审美疲劳。

  融资新解

  激进的财务策略,让华侨城与很多地产央企有所不同,除了常规的银行贷款和母公司输血外,华侨城必须转而去寻求更丰富的融资手段。事实上,2012年华侨城也确实在融资渠道上煞费苦心,屡屡另辟蹊径。

  这一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解决“老大难”苏河湾的现金难题。2010年,正处于大规模激进扩张阶段的华侨城一年内两次在位于上海闸北区的苏河湾地块上出手,累计斥资达88.1亿元,不仅刷新了全国“单价地王”纪录,也创造了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单体项目纪录。

  然而过于激进的拿地和市场的急转直下,使得华侨城背上了苏河湾这个沉重的包袱。2011年,华侨城曾计划向母公司华侨城集团申请委托借款,额度为130亿元,向苏河湾等项目进行资金输血。此外,市场还多次传出华侨城意欲出售苏河湾以缓解资金压力以及更改规划、违规开工的传闻。

  最终,这个地王黑洞被华侨城集团在香港的融资平台华侨城亚洲填平。6月,华侨城亚洲以22.3亿元注资,持有了该项目50.5%,使得财务吃紧的华侨城终于松了一口气。

  即便巨资收购了苏河湾项目,但华侨城亚洲依然仅有30%的净负债率,使得其后续的融资空间较为广阔,这几乎相当于在高存货、高负债的华侨城身上续接了一条重要的输血通道,这也是华侨城在融资渠道上的一种全新而明智的尝试。

  而到了2012年8月,华侨城又忽然宣布发行2012年度第一期30亿元的超短期融资券,期限为120天,用于补充华侨城股份的运营资金需求,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为了置换到期的银行贷款,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了华侨城财务的紧张情况。

  此外,华侨城更在11月底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融资方式——将欢乐谷的门票收入打包进行资产证券化,为公司带来了18.5亿元的宝贵资金。华侨城董秘倪征透露,该计划目前仅以北京、上海、深圳3座欢乐谷未来5年的门票作为基础资产,而武汉与成都欢乐谷暂未加入。

  但新的融资渠道亦难满足华侨城大举扩张所需的巨额资金。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994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