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家园败在“超市”模式? 拼服务拼人气均不及卖场

   2013-01-21 新金融观察报2780

  曾为国内本土最大的连锁建材超市的东方家园,如今风光不再。目前因其“关店潮”引发的一系列供应商、消费者上门追款事件频繁发生。

  而更难堪的是,东方家园现已成为一个烫手山芋。上级公司——东方集团与大股东龙柏宏易均不肯承认,对东方家园享有控制权、经营权。在两者之间互相推诿并指责中,东方家园的前景愈发黯淡。

  关店风波

  “还没等到还款,谁承想东方家园突然就关门了,”北京一位东方家园供货商张勇(化名)告诉新金融记者。据悉,近日东方家园北京市内的5家分店——西三旗店、来广营店、丽泽店、玉泉营店和吕营店全部暂停营业。

  张从2010年开始与东方家园合作,主要为来广营和丽泽两个分店供货,直到今天,东方家园拖欠其近30万元的货款。

  据他介绍,目前北京的东方家园供应商成立了一个上百人的委员会进行集体维权,粗略估算,欠款已经超过了上亿元。“找了东方家园很多次,都没能解决问题。”张说道。

  突然袭来的东方家园“关店潮”,并非无迹可寻。事实上,作为国内本土最大的连锁建材超市,东方家园如今的经营困境,从东方集团的财务报表上可见一斑。

  2010年,东方家园营收13.34亿元,营业利润亏损2.44亿元;2011年,营收9.08亿元,净利润亏损1.4亿元;2012年上半年营收仅为1.9亿元,营业利润亏损1.2亿元。

  并且波及的范围不仅仅是北京,2012年9月份东方家园西安店宣布停业,有供应商透露,到现在为止还有一些人的货款没有结清。2013年1月7日,位于甘井子区的大连东方家园突然关门,直到1月14日才重新开业。

  一时间,东方家园濒临破产的消息甚嚣尘上,其关店引发的风波仍在持续发酵,其内部员工也不能避免。此前,北京东方家园西三旗店店长对外表示,西三旗店员工70多人,每月总计大约20万元工资。现在基本上都是两月没有领到工资,包括自己在内都是受害者,目前已经在走劳动仲裁程序。

  最新消息显示,东方家园总部正在申请破产,与此同时,有消息称知名家居建材装修电商齐家网已经与东方家园签署了《齐家网与东方家园合作框架协议》。在这份合作协议中,东方家园在北京、青岛、济南、大连、沈阳、成都、厦门、福州、西安、太原、长沙、合肥等12城市的19家门店将与齐家网合作,其中包括直接收购东方家园的部分门店。

  不管如何自救,东方家园正在度过自成立以来最冷的“寒冬”。

  据其内部员工介绍,这家曾是本土最大的建材超市走向下坡路的时间起点在2008年,与国内房地产政策变动息息相关。2008年之后,房地产政策调控收紧,建材市场的市场需求有所降低,但参与进来的竞争者却日益增多,各大建材超市纷纷在加速扩张。东方家园逐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落了下风。

  “在北京,东方家园已经不是首选了,高端的有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中端有集美家居等。”行业资深人士向新金融记者表示,卖场有吸金效应,需求不足时,越好的卖场和服务越能聚拢人气。

  模式之殇

  据了解,东方家园建材超市以完全区别于传统摊位市场的形式,经营家装建材产品,曾经一度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高度赞誉,经营业绩也令业内外人士惊叹。处于辉煌时期的他们,采取过国际上先进的商业生态:统一采购、统一经营、统一标识、统一形象等等,精心选择优质产品供货商,杜绝了假冒伪劣。

  但时至今日,该超市模式却难以奏效,备受争议。

  “建材超市模式在中国和在国外是有本质区别的,在国外,采购、销售跟生产是分开的,而卖场属于经销,拿钱买了货再卖给消费者,然后赚取中间的价差,中国的建材超市把各个环节都混在一起了,不是经销而是代销,厂家把货送过来,等卖完了再结账给钱,长期压经销商、厂家的钱,必然形成恶性循环。”北京建材经贸大厦总经理李明这样说道。

  他认为,消费者对家居建材消费越来越理性,对于同等产品的价格也会不断进行比较。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超市模式的卖场并没有价格上的比较优势,亦不可能让供应商在不同的卖场卖不同的价格,维持超市价格最低,建材超市理应提供物超所值的产品,超市产品的价格如果比专卖店卖得还高,是违背其本质的。

  东方家园也意识到这种问题。在福州东方家园虽仍在营业,但与之前已完全不同。商场已由原来的建材超市变身为“家具广场”,商场内的建材产品也正在清理中。福州东方家园有关人士称,因为建材业的超市化经营方式已越来越难在市场立足,所以该商场现也正在转型,改为租赁式家具卖场。

  长沙东方家园也作出改变。其建材超市一楼被切割成一个个小铺,对外出租,由租赁户各自经营着自己的商品和品牌。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278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