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提上政府工作报告 华强北商圈转型路在何方?

   2013-01-21 南方日报5890

  关于华强北商圈的转型之路,《南方日报·深圳周刊》已连续推出两篇深度报道。记者从日前闭幕的深圳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获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经修改后,“推进华强北商圈改造升级”这一内容被新增加至报告中。

  华强北的物业形象需要升级,把商业做得更现代化、更漂亮。

  “山寨”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电子商业“老街”华强北如何再现深圳电子信息产业雄风?华强北未来的定位是什么?这些问题成为学界和业界广泛关注的话题。本期福田新闻推出“圆桌论坛”,搜集了来自商家代表、研究机构、行业协会、人大代表等不同人群的意见,共同探讨华强北的转型升级之道。

  ■嘉宾

  李相锋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博士(华强北步行街改造可行性方案研究团队成员)

  黄建跃 华强北商会会长、深圳顺电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陈一木 深圳市信息行业协会秘书长

  陈惠劼 深圳市赛格集团有限公司商业运营分公司总经理

  郭建 深圳中电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王老豹 华强北在线商务公司董事长

  向隽 深圳市人大代表

  梁光伟 深圳市人大代表

  陈惠劼:山寨的撤离

  之前受山寨手机的吸引,大楼里进驻了大量的厂家和手机驻点,租金上扬得很厉害。最近随着山寨手机的退出,造成物业有一些空置,大厦一栋受山寨手机影响最大,空置率约有1%。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部分商户经营比较困难,业绩确实不如以前,个别商户难免转型、转移。

  李相锋:产业过量,市场规模缩小

  空铺主要是由市场发展引起的,尤其是山寨手机市场萎缩的影响。早在2006年,综合开发研究院就已经指出,华强北的产业(电子元器件和电子消费品)过量,市场规模缩小是华强北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空铺的根本原因。

  郭建:产业变革真空期

  空铺出现的根源在于产业急速变革带来的震荡。华强北以前的业态非常丰富,这两年的主流是手机,过去功能机制造的门槛低,但是现在智能机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做,所以造成目前的产业动荡和真空期出现。

  陈一木:网购及“三打两建”冲击

  每一个行业、产业和商圈的发展都有初始阶段和成熟阶段,华强北商圈不仅是小商小贩的聚集地,也是电子元器件的集散市场。“三打两建”工作以及网络时代的来临,使华强北电子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新陈代谢,这是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

  黄建跃:网购冲击实体店

  现在电子商务的营业额占全国总销售额的10%不到,但这几年电商发展迅猛。在国外成熟的市场,电商销售额一般占25到30%,若干年以后,深圳也将往这个数字靠拢。如果电商销售额占比达到25%,那么商铺就少了25%,所以电子商务的冲击不得不让实体店企业有所思考。

  王老豹:电商是大势所趋

  网上购物是未来消费的大趋势,几乎所有的实体商店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电子商务的冲击,而不只是华强北受到冲击。所以,我建议华强北在辉煌的时候,所有的商家都应当实行实体店和电子商务两条路并行,如果现在不走,以后的冲击就会比较大。目前全世界都在做电子商务,如果商家不参与,最后就会被淘汰。

  向隽:政府应财政扶持电商交易

  像华强北这样的产业集群,在线下做得非常成功,但现在很多柜台商家已经无力支付高企的场地租金和人力成本。互联网是非常好的契机,基于实体市场做电子商务,让互联网能落地行走,做出深圳电子商务的特色,这大有可为。

  今后,不妨对市场内应用电子商务的企业进行财政扶持。鼓励和帮助这些商铺建立网上信息传播渠道,建立网上交易体系。前期可以选取一到两个试点进行示范操作,获得成功经验后再进行复制。

  梁光伟:建议大幅压缩施工工期

  地铁施工现场占用人行道过多,有的地段现场围挡距离建筑物仅一米宽,不仅严重影响了人流的通过和商业活动的正常进行,而且隐藏极大的安全隐患。

  大规模的工程施工还破坏了商业街区既有的商业秩序,使得消费者避而远之,无需多久,华强北商业街区就可能走向凋敝。鉴于华强北人流、物流密集的情况,建议地铁华强北站的施工应该在科学规划基础上大幅度压缩施工工期。

  陈惠劼:需严谨规划建设立体商业街

  华强北地铁的施工是政府的民生工程,我们是支持的,同时我们也做出巨大的牺牲,特别是零售和租赁部分。如果施工不能避免,我们希望政府努力降低施工的负面影响,保持华强北宽松、浓厚的商业氛围,使华强北拥有更大的广告宣传自主权,有计划地实现华强北永久商业步行街的规划,使地下商业空间和地面的市场形成互补和立体的商业街。同时,还应增加华强北严谨的规划和宣传,增加商家坚守华强北的信心,一起度过这三年的困难期。

  黄建跃:防止地下商城“分食”地面商业

  华强北面临的种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当年振华路修地铁时就造成大部分商户营业额下降,而那时只是封路一年而已,华强北这次的阵痛是三年。地铁七号线开通后,地上物业肯定会和地下商城联通,但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地下商城如何与地面的业态匹配,如果地下经营面积过大,会对地上商业造成冲击,最终适得其反。

  黄建跃:物业形象亟须提升

  华强北的物业形象需要升级。目前华强北大部分的物业都是工业厂房的结构,可以尝试更新改造,把旧厂房拆掉造新的,或者进行更新改造,看能否把商业做得更现代化、商铺装修得更漂亮。

  陈惠劼:不需过度装潢,保持灵活优势

  华强北的商业特色一直以来都是产品的批发和零售、物流发达,具有充分灵活的经营模式。华强北未来的转型不是简单的吸引几个大品牌、商家或是把市场装饰得非常漂亮,像万象城、益田广场那样。

  我认为,电子专业商场应该沿用现在的模式,虽然是小门店,但是营业额很大,它后面有强大的工业链条,这才是真正的商业,如果搞成很漂亮的商业综合体,我觉得不适合华强北。

  陈一木:继续强化电子业优势

  当前的华强北不应该讨论如何坚守“电子第一街”的招牌,而应该开动脑筋,想想如何将电子产业做得更大、更强。未来的电子产业如果没有品牌,仅仅停留在代工阶段,没有任何企业能够避免被淘汰的结局。

  未来的华强北必定是集合了电子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的集合体,在这里,不仅能够方便地采购任何元器件,而且将聚集一大批搞创新、搞研究的实验性机构。比如考虑在华强北设立电子产业研发基地、试验基地,召开全国甚至国际的电子产业大会,将电子企业和高等院校的学生领到这个区域来进行培训,或是设立电子产品的高端体验店等。

  王老豹:完善产业链条,防止“空心化”

  华强北要保住“中国电子第一街”的地位挺艰难的,华强北两大类商家(电子元器件和电子消费品)都是贸易商,这非常危险。因为贸易商只会从中赚取差价,随时可能面临倒闭。我认为要保持“第一街”的优势,就要引进另外两端——制造商和代理商,这两大类能引进来,相信“中国电子第一街”的地位会更加牢固。

  另外,我认为华强北应以电子行业为龙头,多业态发展,要引进更多的产业进来,比如说珠宝行业。水贝的珠宝行业最适合到华强北,随着华强北的改造,面积肯定会大大增加,如果不引进新的产业,以后难免会出现空心化。

  黄建跃:降低电子业占比,多业态发展

  华强北地段优越,这里应当建成大型购物中心、大型家电卖场、图书馆、影院、酒吧休闲店,让消费者来这里不只是奔着山寨机,而要给他们更多的消费体验。今后华强北可将现有电子商铺的比例由70%降至30%-40%,但仍然要保持华强北电子产品、资讯最前沿的优势。

  今后可以集中做一些知名度高的品牌,以高档和中档为主,涉及部分低档产品。同时,为了与电子商务进行差异化竞争,不妨打造一些“体验式商铺”,提供更为优质的售后服务等。

  郭建:摒弃纯商业模式,打造产业集成高地

  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华强北下一轮的发展若是局限在高档商圈、城市综合体等层面上,客观上让华强北陷入与其他高档商圈、城市综合体同质化竞争的境地,在相当程度上丧失华强北的灵魂。更为可取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从产业高地的角度来审视和规划。

  未来华强北要彻底摆脱过去简单的“租柜台卖商品”的低端层面,转而从全产业链的高度打造一个全新的电子产业高地。要汇集电子产业所有环节,就是说要把处于华强北原材料市场和终端市场之间的所有其他产业环节都填补完整,比如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信息发布、金融服务等。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589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