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德龙决心弃子 万得城在华若无接盘者就只能关门

   2013-01-28 IT时报4760

  线下打不过“美苏” 线上又毫无声音

  2011年2月,美国家电零售巨头百思买黯然退出了中国市场,引发业界震动。同时,人们也将饱含疑问的目光投向了当时开业仅数月的万得城,虽然万得城以“百思买走了,我们不走”来回应,但是这种怀疑一直没有消失过:万得城何时会败走中国市场?现在,问题的答案似乎能揭晓了。万得城大股东麦德龙宣布,将不再继续旗下万得城的中国业务。如果没有新的投资方接手,目前万得城在中国仅有的7家门店很有可能面临关闭的命运。

  信心满满进军中国市场

  2010年11月,万得城首家门店正式开业,地点位于上海最豪华的地段,淮海中路。麦德龙集团以及Media-Saturn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持有万得城中国公司75%的股份,富士康科技集团持有25%的股份。

  如同每个新进入者一样,万得城刚入华时也是信心满满。“2015年前在中国开出100家门店,达到超过10%的市场份额。”万得城高层当时高调宣称。

  事实上,万得城的确是带来了不同与中国零售模式的新一套:现买现供的买断式经营,自由无障碍的购前体验,以及店长拥有采购、定价权的分权制等等。由于与美国最大电子产品零售商百思买走的路线相仿,万得城也曾一度被人质疑“是否会走百思买的老路”,当时的万得城对此却不以为然。在2011年2月,百思买关闭所有中国门店的同时,万得城立即在上海本地两份发行量最大的都市报上打出广告,醒目位置赫然写着:“过了2月22,他们退出了,我们给你定心丸”,并承诺为百思买的顾客提供售后服务。可见,万得城毫不担心自己会重蹈覆辙,万得城高层表示,对员工信任、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以及本土化都是避免重蹈覆辙的策略。

  若无接盘者 只好关门

  不曾想两年后,努力尝试本土化的万得城或许还是难逃“水土不服”的厄运。今年1月,其最大股东麦德龙集团宣布,将结束在中国的万得城业务试水。“经过仔细分析所有的选择,我们决定不再继续我们的业务活动。”麦德龙集团管理委员会主席奥拉夫·科赫表示。

  1月21日,记者来到淮海路旗舰店,除了店铺正门口摆着两车清仓的物品,其余区域内很难感受到“清仓”的氛围。在二楼的数码专区,不少年轻人在摆弄三星和苹果平板电脑。苹果专区的工作人员依然十分卖力,向记者介绍在这里购买苹果产品可以享受200元优惠补贴。一切都似乎很正常。

  记者随后从万得城的部分供货商处了解到,万得城尚未与他们进行具体沟通,因此他们会继续与万得城合作。海尔公司上海区销售人员透露,目前的情况是麦德龙已确定退出,而万得城是否会退出还暂无定论。美的电器上海销售区的负责人则表示,由于目前万得城的状态依然处于待定状态,各方都在商谈,万得城的另一位股东郭台铭的态度并不明朗,“如果郭台铭愿意接手,或许万得城会继续运营。”如果没有接盘者,万得城很可能关门歇业,但上述被访者也不否认有其它人接手麦德龙在万得城的股份,并继续经营的可能。

  线上线下市场皆“失声”

  麦德龙之所以弃子,主要是因为麦德龙自身业绩不佳,不想再被亏损的万得城所拖累。

  去年10月,麦德龙发布盈利预警,不过2012年第三季度季报显示万得城全球业绩出现小幅上升,而麦德龙把盈利归功为德国本土发展势头迅猛,只字未提亚洲以及中国区的表现,这或许已经为麦德龙退出中国市场埋下了伏笔。事实上,根据国外媒体报道,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7家万得城销售收入仅1亿欧元,而全年预计亏损4000万欧元。

  万得城业绩不佳并不出乎人意料,相比两年前百思买的退出,现如今万得城承受的压力更大。国美和苏宁现在在一线城市的布局差不多已经完善,不再追求门店的数量,而是追求单店的效益。在“美苏”门店的包夹中,在产品种类和产品价格上都不具竞争力的万得城,自然难逃被顾客冷落的下场。

  在零售专家刘步尘看来,万得城失利还有另外一个关键因素,这就是国内电商业的迅猛发展。现在国美、苏宁,都主动顺应电商趋势,向线上市场进军,万得城虽然开设了网上商城,但是推广力度很弱,在线上市场几乎毫无话语权。不主动进攻,只能被动挨打了!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476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