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安居苦撑中国市场:连续6年亏损 罢工内斗不止

   2013-01-31 国际金融报8840

  连续6年亏损 供销矛盾激化 罢工内斗不止

  1月30日,上海午后的阳光暖暖的,而上海浦东蓝天路上的百安居金桥店门前却冷冷清清,毫无生气。

  作为全球知名家居建材零售商,百安居这个冬天并不好过。身背着与供应商纠葛许久的数起官司,眼看着昔日的家居盟友一个个和自己撕破脸皮,此外,公司业绩在中国内地连续6年亏损。近日,先是因在中国市场水土不服频关门店,而一轮“改朝换代”式的人事变动,又将其推上风口浪尖。

  内斗传言

  “百安居总部的员工正在进行罢工。”1月30日,上海宏星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顺和向《国际金融报》记者透露,该公司刚刚与百安居进行了一场合同买卖官司,上海二中院终审判决百安居败诉,为此,百安居拒绝执行赔款义务。

  此前,百安居资深内部人士向媒体爆料称,百安居中国董事会英法两国高管斗争十分严重,暂时占上风的法国团队正对中国中高层团队进行施压,包括百安居南、北大区两位总经理和总部渠道总监三名高管均被卷入其中,人事震荡甚至一度引发门店罢工。“两个月前发生的罢工事件持续了整整三天,这是非常严重的,基本上是门店虽然还维持开着的,但来了顾客也没有销售。”消息称,“全国罢工的队伍中,包括有三四十个中高层。百安居中国董事会甚至有意对这些管理层进行违规解约。”

  对于百安居中国多个渠道透露出的内斗消息,《国际金融报》记者拨通了百安居中国公关部相关负责人的电话,但截至发稿时未取得相关回应。

  记者了解到,2010年,百安居引入了前家乐福总裁,并将百安居原本东西南北四个大区的管理模式分为南北两个大区制,由大区总经理负责。目前,南区(包括深圳等地)共有21家门店,而北区(包括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则有18家店。事实上,2009年,百安居曾提出全新的“T计划”,用以扭转其在中国市场盛极而衰的窘境。

  而在多次关店的表象之下,内部矛盾早已在公司各个层面蔓延并于近日爆发。上述内部人士向媒体表示,翠丰集团旗下英国品牌百安居和法国品牌Castorama两大王牌在欧洲市场都非常强大,两支管理团队也是整个集团中最为强势的主导者。然而,由于近几年在整个欧洲区中Castorama品牌的业绩持续压着百安居,在公司文化中,大家都默认法国人做生意、英国人控制风险这样的理念。“因此,在总部集团董事会中,法国人的底气自然也远大过英方。在最近一次中国区董事会大战中,法国人赢了。”

  而在中国大区的法国管理团队全面掌权后,人事“改朝换代”也很快拉开了序幕。董事会中的法国势力被指开始对英国团队进行施压和清理,而这批出走的英国高管的原中国旧部爱将,在百安居的日子也开始变得愈发艰难,从大区负责人至其带领的团队都被直接拿来开刀。

  苦苦支撑

  百安居曾在中国市场享受过“快乐时光”。2006年,百安居为母公司贡献了830万英镑的零售利润,而这一数字却在2007年急转直下为1200万英镑的亏损,经历了店面缩减和严格的成本管理后,翠丰集团计划让百安居中国区在2010年下半年重回盈利模式,但百安居还是逃不了亏损的命运。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0月29日,百安居亏损额约450万英镑。

  近几年,公司增长模式开始遭遇空前挑战。消息人士告诉记者,由于公司采购、库存、销售及客服等流通的各个环节都由自己一手包办,成本较大,需要强大的管理能力和资金来支撑。一旦经营水平跟不上,一环套一环之后,风险就可想而知了。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住宅装饰装修委员会秘书长张仁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百安居这样的外资超市普遍先将主材商招来压低价格,产品拿进店里后再涨价,这种赚取差价的模式太落后了。市场在变化,一方面精装修、保障房建材由开发商直接前往流通平台或工厂对接采购,而不是去建材超市;另一方面,主材商也不再在超市内守株待兔,而是主动去跟家装企业对接,消费者去家装公司的体验馆内买材料,价格也往往比超市内更便宜。

  “外包带来的后遗症还陆续拖了百安居后腿。近几年来,百安居与消费者的纠纷频频诉诸报端。大多是装修质量、服务方面的问题。”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顾问王宜楷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家装市场的整体不景气,又加剧了百安居这类外资企业在华的惨淡。在零售领域,外资还未把准中国消费者的脉,包括百思买、家得宝等外资企业,百安居也难以摆脱这种局面。

  “对供应商不断盘剥,又不讲诚信,百安居难以在中国有好前途。”黄顺和表示,据他了解,越来越多的供应商已抛弃百安居,并已准备向其提起法律诉讼,追讨钱款与公道,百安居在中国市场的日子,“或许就会如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884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