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欲筹资15亿缓解资金压力 低谷反弹仍需等待

   2013-02-02 华夏时报3440

  继1年前发行可转债融资7.5亿之后,承受资金压力的李宁公司,又启动了更大规模的第二轮融资。

  1月25日,李宁公司宣布,将以发行可转换证券的方式,筹资18.5亿港元至18.7亿港元(约合15亿人民币),以支持公司整体变革计划,并优化资本结构。同时,大股东非凡中国和TPG承诺各自包销60%和40%的未认购证券。

  通过此次可转证券计划,非凡中国有望进一步增强对李宁的控制力,而原来高价买入李宁可转债的战略投资者TPG,在对新一轮融资“开闸”之后,其持有可转债行权价格也有较大幅下调,两大股东将成为此番融资最大受益者。

  筹钱缓解资金压力

  根据李宁公司1月25日公告,此次公开发售将以每2股现有股份供1份可换股证券的方式进行。初始转换价格为3.50港元,较公告前一交易日收市价折让43%。可换股证券能随时转换成普通股,并将按股权做财务处理。

  李宁公司主要股东,包括非凡中国、私募股权基金TPG及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GIC已承诺按比例足额认购其可换股证券。同时,非凡中国及TPG将以60%及40%的比例承销所有未被认购可换股证券。

  对于此次融资原因,李宁称渠道库存、低店效导致的财务状况恶化已影响到公司本身,同时,公司资产负债水平也会影响管理层作出合适决策。

  李宁公司2012年中期财报显示,其资产负债率已由2011年底的24.1%上升至46.2%。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3.27亿元,但其中包含来自TPG和GIC的注资就有7.46亿元,而在2012上半年度,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超过6亿元,净资本性支出1.25亿元,此外还有预付款和其他项目支出。

  2012年下半年,李宁与竞争对手在运动营销资源上激烈争夺,包括CBA职业联赛5年合同、签约NBA顶级巨星韦德,都堪称大手笔,其中签约CBA代价约为20亿元,而韦德的总合同价也达到了1亿美元。

  此外,虽然预警了渠道复兴计划主要以“非现金”方式体现,但李宁公司也坦承,实施变革计划期间,以新产品更换陈旧过时的存货,需要动用更多应用资金。

  “一方面,李宁库存高企,财务状况不容乐观;另一方面,李宁进行战略调整,整体定位上发生较大改变,并实行渠道复兴计划,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朱庆骅称,李宁面临财务危机,只有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才能渡过此次难关。

  对于此次融资的具体用途,李宁公司表示,主要用于整体变革计划资金支持、改善公司资本结构以及提供一般的营运资金。“借助公开发售所筹资金,李宁变革计划将恢复经销商稳健盈利能力,并创建新的业务增长模式。”

  大股东变局

  李宁公司此次大规模可转证券计划,除了解决资金运营问题外,还可能带来公司股权结构重大变化。

  截至1月25日公告发布,李宁几个主要的股东非凡中国持股25.23%,TPG持股持股5.02%,GIC投资者持有3.71%,中小股东持股比例为64.33%,仍然占据绝大部分比例。

  但随着此番融资,非凡中国在李宁公司持有股份将大大上升。根据李宁公司公告,如果此次发行仅非凡中国、TPG和GIC投资者承购及悉数兑换可换股证券,非凡中国在李宁公司的持股量最高可达38.44%,也即持股量增加了13.21%,即便以不触发收购守则项下的全面要约责任为限,其持股量也可达到29.86%。

  相比之下,如果不进行认购,中小股东持股比例将从现在的64.33%,稀释到50%以下。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此次李宁15亿元规模可转换证券没有利息,且没有期限,除非李宁行使优先购股权,属于变相配股;但换股价大幅折让,特别是TPG和GIC在2012年初认购的7.5亿可转换债券又下调行权价,从原来的7.74港元,降至4.5港元,对中小股东将会产生不利稀释。

  至于下调TPG可转债行权价格的原因,根据李宁公司公告,是由于TPG等债券持有人对新一轮融资做出让步。

  李宁公告显示,TPG和GIC投资者两大债券持有人可以对李宁筹资、债务融资以及并购、出售交易进行限制。按照原来的规定,只要TPG和GIC没有完全换股,李宁及其附属公司,就不得进行3000万美元以上的融资活动。

  而对于推行变革的李宁而言,即便TPG和GIC在2012年已注资7.5亿元,但新一轮融资压力一直存在,只是时间问题。随着TPG和GIC对新一轮融资做出让步,李宁也对其相应进行“补偿”回报,将可转债行权价格从7.74港元下调至4.5港元。

  低谷反弹需时

  从2012年初引入TPG等战略投资者开始,李宁经历部门调整裁员、关掉1千多低效门店、管理层变动以及渠道复兴计划导致大规模预亏,一直到最近再次集资,李宁可谓“出尽了利空”。

  多名业内分析人士认为,针对运动品牌市场变化,李宁的战略已逐步清晰化,并有了正确的大方向,但需要李宁内部形成合力,有效执行,而截至目前,整个行业还处于不明朗时期,李宁虽然已到低谷,但调整的效果暂时还未体现。

  “对李宁来说,其目前面对的局面,既要解决现实库存问题,还要为未来投资,这两点同时做到,压力会非常大。”关键之道体育资讯公司董事长张庆认为,李宁的聚焦战略大方向正确,但目前,在李宁系统内部的具体协调、相关管理人员的到位整合上,还需要时间。

  “李宁变革计划就像一列快车,原来速度非常快,突然发现有点偏离轨道,要把它扭回来,但是快车原来还有惯性,这两个力之间,会有碰撞。”张庆表示。

  李宁公关部负责人士也表示,不管是渠道复兴计划,还是供应链提高上,都还是与分销商共同合作,而不是自己单做,或者摊派给对方。

  “我们希望尽快清理掉库存,通过清货渠道,特卖等方式可以消化一些,但是量大的情况下,我们也不想对国内市场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尤其不希望影响新产品的销售。因此可能考虑出口到海外等方式。”李宁公司称。

  李宁方面同时强调,“渠道复兴计划”并不是简单的一次性清理渠道库存,而是通过更加高效、灵活的管控,来实现渠道库存的优良化,增强市场反应能力,激活渠道盈利能力,并最终实现商业模式变革。

  张庆认为,对于李宁走势,中短期只能继续观察,“但现在已经处于低谷,在最低点李宁公司壮士断腕,把不利因素消化在最低年份,当然2013年不会弹很高,但会有一个回升。”

  服装行业专家马岗则认为,除了李宁“缺钱”外,很多鞋服品牌都存在同样问题,361度、特步以及鸿星尔克融资借款,乔丹、贵人鸟等着上市,“整个行业都缺钱。”而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前几年各大品牌疯狂粗放的开店扩张,以及激进的市场营销。

  “行业进入消耗战,或者说持久战了,看谁先把钱花光了,融不到钱了,谁就会先倒下。”马岗表示。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344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