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行业面临新一轮洗牌 内外资对决即将全面爆发

   2013-02-18 中国商报·超市周刊7370

  超市行业的演进,现在已经到了“模式特色对决”、“经营力对决”、“规模对决”和“趋势脉动对决”的时代。

  在经济形势、行业发展阶段以及消费习惯等多重因素影响下,超市之间的竞争开始在经营模式、行业规模、消费趋势把控等方面展开。

  当前超市行业在相对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全国连锁和区域寡头企业之间,内外资之间,地方企业之间,经过模仿、相互学习、兼并整合等阶段,其在规模、经营力等方面已经具备一决高下的能力,超市行业面临着新一轮洗牌的局面。

  发展中调整

  国内超市业在历经不同的发展阶段后,如今已步入策略调整期。

  “国内超市行业发展到现在,其发展和演进可分为四个阶段。”原乐购CEO、上海通略零售业顾问公司董事长沈建国告诉记者。

  沈建国认为,从1995年到2002年为国内超市业的探索期,在这一时期内,外资企业在潜水发展,而内资开始学习外资模式,进行未作抵御式的发展。

  之后从2002年到2006年这几年的时间内,是超市业的快速成长期。外资超市开始迈入跨城市、跨区域的发展,而内资超市开始作防御式的整并,并得到政府策略性的支持,采取保护式的地域发展策略。

  “第三个阶段是超市业的竞争性发展期。”沈建国认为,从2007年到2010年,各个外资体系以追求数量为目标的开店策略,开始沉入三四五级城市发展,市场也开始形成寡占式的超市市场结构;而内资超市开始奋起直追,上市内资企业利用拥有的资金优势,采取跳跃式发展,并开始进行多业态、全面立体式的发展,大规模级别的内资集团开始形成。如华润、世纪联华、步步高等。

  从2011年开始,由于行业竞争加剧、经营成本大幅上升等因素,超市业进入第四个阶段——策略调整期。在经济形势、行业发展阶段以及消费习惯等多重因素影响下,超市之间的竞争开始在经营模式、行业规模、消费趋势等方面展开。

  不过,超市业在我国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中银国际发布的一份超市业的研究报告显示,美国在2000年以后,超市业态在零售总额的占比维持在13%左右,而我国目前快速消费品连锁百强企业在2011年的销售额达到7706亿,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19%,观照美国的超市业发展情况,超市行业在我国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另外从从人均GDP 情况来看,上述研究报告也显示,目前我国的消费与美国上世纪60 年代后期和70 年代初期的水平相似,处于美国60-70 年代的消费阶段,这一时期消费者主要的追求是低价和高品质的商品,市场发育水平也决定了我国超市行业的发展阶段。

  内外资超市互有攻防

  国内超市行业的演进和变化,很大程度上反映到内外资超市之间的力量角逐和策略调整。

  “现在国内商业已经有了大幅提高,与外资的距离越来越小。”WOWO中国董事长兼总经理汤耀华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的零售业可以说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目前最流行的商业业态,在中国都能体现出来。

  汤耀华向记者表示,“外资已没有那么多的神秘,国内的商业经过这么多年的洗礼,比如胖东来的精品店,其设计风格和经营理念,和一线城市的精品超市很接近了。”

  从2011年开始,外资超市企业除大润发外,欧美体系外资连锁超市深受三四级城市发展模式困境之苦,开始关店,延迟展店速度,缩小开店规模。沈建国认为,加上物价通胀,影响了新店成功率,外资超市企业也大幅提高开店标准,整并区域组织,以达到减少费用的目标。

  而内资超市采取更快速、更大规模的中国式模式发展,开始脱离“仿外资式”的发展策略,在沈建国看来,大有追上外资之势头。比如大规模投资各级城市,组建各级规模购物中心,组建“超市+百货公司”、“超市+购物中心”的模式,或大幅开展便利店、高端超市,进行错位式发展。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737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