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不足三个月,翠华控股的股价已经和其在内地各分店的生意爆棚之状形成了完美呼应:本周一(2月18日),翠华股价再创新高,盘中一度升破4港元至4.19港元,相较其2.27港元的发行价,涨幅已逾80%,大大超过同期恒生指数的表现。
然而,在股价涨势如虹的同时,市场对于翠华略显凌厉的扩张之势却也渐生担忧。近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餐饮企业要做大做强需面临很多挑战,投资者对翠华未来的业绩预期仍需谨慎。
翠华在港茶餐厅市占率仅3.2%
作为香港茶餐厅第一股,从旺角甘霖街一间小冰室里走出来的翠华控股在上市时即表示,要将超过一半的募集资金都用于内地的“轴辐式”扩张,即首先在新城市或目标地区的主要商业地段或高人流地点,开设一定数目的旗舰餐厅,然后再设立中央厨房为“轴心”,以统一制作、采购及物流等。
翠华餐厅的官网显示,公司在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分别有24家和1家分店;而在内地,目前仅有两个城市有分店,其中武汉1家,上海市场自2009年设立第一家分店以来,目前共有4家正在营业,第5家也即将开业。根据招股书披露,公司计划在2015年3月31日前,在长三角(以上海为主)、华南(以广州、深圳为主)以及华中地区(以武汉为主)共新开24家分店。届时,内地门店总数预计达到30家。
事实上,考虑到香港餐饮业的现状,翠华控股将业绩增长的动力寄望于内地的逻辑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根据全球顾问公司Frost&Sullivan编制的香港十大连锁茶餐厅名单,以截至2011年12月31日的年度收入排名看,无论总收入(7.22亿港元)、日均收益(10.6万港元)还是翻座率(11.47)等,翠华餐厅均排名第一。但其在香港市场的占有率仅为3.2%,原因是市场的分散度过大,竞争者众多。
香港第一上海证券首席策略师叶尚志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若以上市不足三个月的市场反应来预测企业中长期的业绩,并不成熟,仍需进一步观察基本面。
叶尚志指出,在香港,餐饮企业要想做大面临着很多困难,一直以来,物业租金、食材和人力成本的压力都很大,而现在又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目前,金融核心区的中环一带已有很多餐饮店因高租金而不得不迁离至二、三线区域,但这也带来另一个问题,即新的店址所在地又不如中心地带的人流量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早在去年9月,在港居住已18年的瑞信董事总经理兼亚洲区首席经济师陶冬即表示,香港租金已升至极高的地步;许多经营奶茶、牛腩面、菠萝油包和车仔面等香港特色食物的餐厅因租金骤然飞涨而不得不关闭。此外,香港的最低工资将从时薪28港元加至30港元,也令餐饮行业成本压力雪上加霜。
内地“轴辐式”扩张面临挑战
此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隐忧,即餐饮业的压力包括其产品口味在特定地区的受欢迎度。叶尚志举小肥羊的例子指出,2008年底,小肥羊登陆港交所,3年后就被百胜集团收购。在当时,作为首个来港上市的内地品牌餐饮企业,小肥羊在香港的分店也曾吸引了不少尝鲜的本地食客,但由于饮食习惯和口味等原因,客流量就逐渐减少了。所以长期来看,未来翠华控股要在内地扩张,可能也会面临顾客对港式茶餐厅口味的新鲜劲儿减弱的问题。
叶尚志还认为,品牌建设在竞争激烈的餐饮行业尤其重要。目前市场所熟知的香港地区餐饮业品牌,主要是大家乐(00341,HK)和大快活(00052,HK),而这两家企业都已在行业内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磨炼和发展,一方面,良好的品牌形象对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助益,另一方面,品牌效应再配以一定的规模,企业才能在租金、原料等方面拥有更多的议价权。
中投顾问酒店餐饮行业研究员康建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则特别提到了标准化问题,“餐饮企业要想做大做强,‘标准化生产’也是关键,因为只有实现了标准化,才能使得企业特色得到复制。”毫无疑问,对于以“港式茶餐厅”为特色的翠华控股来说,如何做到在内地扩张过程中持续保证产品的“港质港味”尤为重要。
辉立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辉立证券持牌分析师陈星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就指出,对于翠华而言,未来要与各档次港式餐厅竞争市场份额,提供差异化服务也很重要。
根据翠华控股的招股书披露,目前公司在内地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避风塘、新旺、太兴烧味,普京餐厅等。其中,截至2011年12月31日,避风塘在内地的年收入为5.6亿元人民币;比翠华控股更早进入内地市场的太兴烧味同期内地年收入也有1.98亿元人民币;而翠华餐厅在内地的年收入只有5600万元人民币。另外,陈星宇还提醒,由于翠华控股定位于“高档茶餐厅”,价位较普通茶餐厅偏高,这对顾客的消费能力也有一定要求,只有宏观经济向好,老百姓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翠华的扩张才能有需求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