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得城一直想以服务、体验取胜,但它与百思买面临的同样尴尬境地是,被国内很多消费者当作“体验中心”。尽管在中国市场的业绩不佳,但不意味着万得城的模式不好。相反,其所带来的开架销售、体验服务等,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国内现有的家电零售方式
“万得城被抢空了。”昨日,网民在微博上感叹。这股“抢购潮”的出现源于万得城退出前的甩卖。
近日,万得城宣布3月11月将关闭其在华的7家门店,这是继美国家电零售巨头百思买关闭中国门店后,又一家外资家电零售连锁“败走”中国。
在分析人士看来,成本高、规模小,以及传统门店的销售受线上挤压,是万得城在中国市场的“死因”。
退出中国市场
“他们退出了,我们给你定心丸。”当年百思买关闭在中国的自有品牌门店后,万得城打出的广告语还犹在耳边。但万得城食言了,曾经说过的“五年内在华门店过百”的宏图伟志,如今看来也显得极为讽刺。
据记者了解,今年1月中旬,麦德龙集团就发表声明宣布万得城中国为期两年的试水已结束时表示,会在未来几周内与第二大股东富士康科技集团商讨,以决定是关店还是重新寻找接盘者。
不过,万得城的“救世主”并没有出现。万得城只能选择“离开”,其在官网宣布,将于2013年3月11日关闭旗下7家门店,这7家门店都在上海。3月11日之前,万得城所有门店仍将对外开放。在此之后,上海淮海店将作为万得城电器主要客户服务中心继续运作,直至2013年4月30日正式关闭。
万得城电器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浦绍博表示,“关闭门店的决定是基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及建立和运营必要业务规模所需的巨大投资而做出”。但他同时表示,万得城中国过去两年对员工、客户以及商业伙伴作出的所有承诺都将“完全兑现”。
“买断模式”之殇
对于万得城退出中国市场的原因,家电业分析人士陈秀珍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外资消费电子零售商进入中国比较晚,万得城是2010年11月份才开出第一家店,已经失了先机。“在一二线城市中,国美和苏宁等全国性连锁经营企业已经占据主要优势,特别是网点资源;同时,格力等厂家专卖店也已形成一定规模,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帕勒咨询公司资深董事罗清启认为,“百思买、万得城在欧美有一定市场基础,但是在中国市场,一方面他们的采购成本相对较高,根本比不过国美、苏宁;另一方面,在数码、IT产品方面,国内的赛博、宏图三胞等专业IT卖场的低价优势也构成了挑战。夹击之下,万得城惟有以失败而告终。”
事实上,对于外资电子消费零售商的经营模式是否适应中国市场也一直在讨论中。据陈秀珍介绍,万得城与百思买类似,采取“买断模式”,注重消费者体验。与国美、苏宁相比,万得城的成本压力较大、经营品种较少,这也拖累了其进一步扩张。
有业内人士直言,万得城一直想以服务、体验取胜,但它与百思买面临的同样尴尬境地是,被国内很多消费者当作“体验中心”。“尽管在中国市场的业绩不佳,但不意味着万得城的模式不好。相反,其所带来的开架销售、体验服务等,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国内现有的家电零售方式。”业内人士称。
陈秀珍认为,拥有庞大消费力量的中国市场对于万得城和百思买还是有吸引力的,它们还是有回归的可能。“未来,中国市场、中国消费者、中国电子消费品流通渠道都可能出现变化,外资连锁店要在变化中寻找突破点。”事实上,国内家电零售方式已逐渐发生转变。比如,苏宁电器通过模式变革,颠覆了已经发展了20年的门店单一模式,逐步向“店商+电商+零售服务商”过渡。
富士康专攻电商
据记者了解,万得城电器隶属于麦德龙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商之一,麦德龙集团2010年与富士康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将欧洲最大电子零售商Media-Saturn引入中国,而万得城则是Media-Saturn旗下的电子连锁卖场。其中麦德龙集团以及万得城家族共同持有75%的股份,富士康科技集团持有25%的股份。
万得城的败退,对于富士康来说,这是其尝试向“渠道之王”转型的再一次受挫。近年来,富士康科技集团公司总裁郭台铭不惜重金,先后打造了赛博数码广场、万得城、万马奔腾电器超市、敢创数码、飞虎乐购电子商务网站五大零售业务渠道。然而,各项业务的进展都不尽如人意。
尽管一再受挫,但在代工环境越来越艰难的环境下,富士康的转型之路势在必行。富士康3月1日宣布,由于公司与德国零售商麦德龙合作开设的万得城商店未能在各大消费电子产品卖场的激烈竞争中胜出,公司打算将中国零售业务的重点转向网络销售。
富士康发言人劳拉·刘表示,富士康将利用在中国大陆独立运营的近1000家电子商品零售店网络来支撑电商业务的发展。她表示:“我们已看见,实体零售店的销售出现下降,因此我们将更多地专注于在线业务。”富士康未来将继续开设小规模的零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