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百货正在遭遇大考 败绩渐显、卖得可能正是时候

   2013-03-04 中华合作时报·超市周刊8490

  这个春天对于中国春天百货集团有限公司似乎并不怎么明媚。业绩下滑、被收购危机都使得陈氏家族掌管的百货王国正在遭遇大考。

  面对与王府井的牵手,虽然春天百货百货内部人士依旧抱着乐观的态度,一直强调是“重组”,但是正如业内人士分析的那样,这个百货王国正在走下坡路,也许此时放手对于陈氏家族来说或许是个明智的选择。

  出身复杂

  春天百货,这个由陈启泰和陈汉杰共同控股的高端百货集团,在过去的14年里,挟裹着阿玛尼、巴宝莉、卡地亚、Hugo Boss等众多国际高端品牌,在中国的二三线城市如太原、长春、贵阳等地生根发芽。2007年,春天百货收购赛特集团,将北京赛特购物中心收入囊中,并于2009年12月在香港上市。

  但是,春天百货旗下的“巴黎春天百货”品牌,却并不是陈氏家族百货店的专属烙印。

  记者了解到,上海的巴黎春天百货属于香港大亨郑裕彤的新世界百货经营,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巴黎春天百货所有权和品牌使用权则归陈氏家族所有。而陈氏家族与春天百货的渊源始于1998年,彼时,陈氏家族控股的宝姿国际集团与法国春天百货集团(Pinault Printemps Redoute,简称PPR)、上海巴黎春天百货合资成立巴黎春天百货(中国)有限公司(Printemps China Department Store,简称PCDS)。

  2006年6月,PPR将巴黎春天百货业务剥离,卖给德意志银行投资基金(RREEF)和意大利的Borletti 集团。Borletti集团和 RREEF公司承诺“收购以后将对其进行重点投资,在社会地位、经济运营和财政金融各方面都给予坚实的保障,使之成为欧洲百货公司的领头羊之一”。

  至于陈氏家族为何在PPR将巴黎春天百货业务出售后仍能“雀屏中选”不得而知,但是像Borletti集团那样,陈氏家族多年来依旧保持着巴黎春天百货的高端定位。

  尽管一系列变动后,春天百货从一家外国百货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本土百货,但却有着本土百货不具有的优势,其中一线品牌与自持物业是两大亮点。

  首先,春天百货与PPR——这个世界第三大奢侈品公司多年的合作,使其与世界知名品牌建立的良好的关系。另一方面,除了母公司的宝姿系列品牌以外,陈氏家族还拥有一个品牌代理公司,代理了一些国际名品,如阿玛尼、范思哲、MaxMara等。

  记者了解到,春天百货与1600多个国际国内中高端品牌有着直接或间接联系,这就形成了巨大的协同效应,春天百货在进行全国性异地扩张时基本不会遭遇品牌招商难题,这无疑使得春天百货的供应链条更加牢固。

  在物业方面,陈启泰通过不断加强自持物业,摆脱了租赁合同的控制与租金上涨的威胁,将主动权牢牢地握在手中。长江证券分析师童兰告诉记者:“春天百货有21家店,合计营业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自有物业占比接近50%。”

  败绩渐显

  立足高端的春天百货,虽然在品牌和物业上没有后顾之忧,但在国内却没能持续谱写高端百货的神话。

  事实上,春天百货的业绩下滑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看到端倪。

  数据显示,春天百货2011年总收入为48.1亿元,同比增长14.6%,但纯利跌8.2%至3.1亿元。而2011年底并入春天百货数据的赛特奥莱销售额约为9.5亿元,约占了总收入的1/5。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849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