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商业环境对对碰 美资企业在华盈利逐年下滑

   2013-03-08 第一财经日报4940

  在上海美国商会最新的年度商业报告中,不到15%的企业表明,为应对中国成本攀升,已经或计划将生产转移到中国以外的地区。虽然在华经营的美国企业2012年经营业绩依然表现强劲,但盈利水平、营收额以及营运利润率等主营业绩指标方面,已经连续第二年出现下滑,他们对中国的商业环境依然有些担忧,过半美国企业认为行政体制和不清晰的监管环境对他们的业务发展造成了阻碍。

  安可顾问(APCO Worldwide)发布的调查报告却显示,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已经和正在进入美国市场,他们喜欢用“成功”来形容进入美国市场的结果。

  当然,乐观之外,中国企业在美国这个相对成熟的商业环境中也遇到了颇多坎坷。

  “在全球范围内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中美两国都应该尽己所能,改善各自的投资环境,促进彼此的市场准入。”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国际商务与管理学教授黄国祥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而双方企业都应该更多地了解东道国的市场法律规则以及当地对公司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并且参与到东道国的商业环境建设中。

  中企在美:艰辛并充满信心

  十多年前,当比亚迪还仅仅是一家靠做手机电池为生的企业时,就已经将手机电池卖到了美国。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最成熟、潜力最大的市场之一,日前比亚迪高级副总裁李柯曾透露,将于今年在美国加州建立比亚迪首个海外全资大巴工厂。

  一直以来,美国相对严格的政策环境和全面的法律法规都被视为中国企业在美发展的最大挑战,比如其对产品责任极其严苛,对产品的安全及环保都有很高的要求。

  安可顾问的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中国企业领导者中,近四分之三(71%)承认其公司打进美国市场的过程比较艰辛。“竞争环境及市场需求是决定企业进入美国市场难易程度的主要因素。”一位参与调研的中国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该调查共列出五项潜在挑战:文化差异、美国总体经济形势、美国法律法规、对中国企业的偏见以及美国政治环境。在参与调查的在美中国企业领导者中,近乎全部受访者(92%)认为克服文化差异对企业来说是一大挑战,“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环境,不易被新的消费者接受。”但受访领导者也表示,运用美国本土人才能够帮助了解当地的监管框架、文化差异以及主要利益关联方;而这些利益关联方对于企业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在日常运营中,超过五分之四的受访者认为挑战来自于本土企业的竞争(84%)及高运营成本(86%),大约半数受访者认为这些是重大挑战。“所在行业竞争激烈,美国市场并不有利。”一位受访领导者直言,“很多公司生产同一类商品,竞争非常激烈。”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企业遇到重重困难,比如需克服文化差异、新的监管环境及激烈的竞争,但几乎所有的受访企业领导者都认为其企业成功进入美国市场。几乎所有领导者(94%)表示,可以用成功来形容其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的结果。更有十分之九的受访者(90%)表示已成功地在美国建立了企业品牌及声誉。仅有少于五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对中国企业的投资限制或者对中国企业经营方式的偏见严重威胁了其企业运营。

  同时鉴于在美经营过程中的经验累积以及对美国经济回升的信心,约半数受访者(53%)对接下来五年的发展持非常乐观的态度。“中国企业竞争力在增强,但品牌力还欠缺。在美国市场中国企业应该有长期打算,扎扎实实地做品牌、做市场,而不能短平快。”黄国祥说。

  美企在华:新常态新机会

  与中国企业和品牌在美国市场上的初“入”茅庐不同,美国企业和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已经进入一个过渡期。上海美国商会发布的《2012~2013中国商业报告》的调查显示,在华美国企业经营业绩依然表现强劲,并将中国继续列为全球首要投资目的地。

  不过,美国企业在盈利水平、营收额以及营运利润率等主营业绩指标方面,已经连续第二年出现下滑。

  以美资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为例,受宏观经济放缓及行业竞争激烈等影响,其中国市场放缓了扩张的脚步,2012年在华新开店铺仅30家,而在2010年,这个数字是50家,2011年则是43家。

  一些企业认为监管和政策方面的挑战会造成中国竞争环境不公平,对企业持续投资和业务扩展带来更艰巨的挑战。54%的美国企业认为行政体制和不清晰的监管环境对他们的业务发展造成了阻碍,这一比例比2011年上升了八个百分点。

  不到15%的企业表明,为应对中国成本攀升,已经或计划将生产转移到中国以外的地区。而13%的企业表示,已经或计划将生产转移到中国国内成本较低的地区。

  “中国本土企业竞争力的增强、一些外资企业在中国水土不服也是重要原因。”黄国祥认为。2011年春,美国最大电子产品零售商百思买黯然退出中国市场。而在2013年春天,全球第二、欧洲第一的消费电子零售商万得城不得不在上海关闭7家店,彻底退出中国市场。而苏宁电器、国美电器却始终占据中国本土市场的领导地位。

  “我们应当不再期待中国经济保持过去多年两位数的增长。”上海美国商会总裁傅丝德(Brenda Foster)认为,成本稳步攀升、人力资源制约因素凸显和竞争日益激烈的商业环境在今后几年将成为一种常态,而非例外。对在华美国企业而言,这种“新常态”的特点是,经济日趋成熟,带来的增长回报可能会更小,商业挑战日益凸显,诸如高企的成本、人力资源制约因素和竞争形势的日渐白热化等。

  但是,这种新环境也会为美国企业把握中国飞速发展的国内市场带来巨大商机。根据麦肯锡公司的研究,中国市场会在2030年前每年以9%的速度增长。调查结果显示,美国企业正在进行调整以适应这一新商业环境,大多都已将业务从以往驱动美国企业在华战略的低成本出口的模式转移出来。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494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