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各省份豪华酒店呈现投资过剩的趋势,据相关资料显示,当前内地拥有1.6万多家星级饭店,其中四星级及五星级酒店比例由10年前的7.7%升至去年底17.5%。2013年伊始,部分城市四、五星级酒店便传来了开业的消息。早前,希尔顿酒店集团就曾宣布,到2015年将在华建设逾百家酒店。有业内人士预计,2013年至2015年将迎来新一轮的酒店“开业年”。
思
众所周知,酒店的经营最大的优势是地理位置。如今全国四、五星级豪华酒店已超过2800家,并且大量聚集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亚等一线城市。虽然如此,高星级酒店仍前赴后继的涌现出来。对此,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高端饭店业竞争压力逐渐变大,一线城市酒店投资趋于饱和,让投资者可供选择的优势位置将会越来越少,投资商们还能否放声高唱凯歌,新增酒店又将布局在哪里呢?酒店又要如何“凤立鹤群”?银行频频放贷,资金风险堪忧?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酒店正在慢慢将城市围起,后十八大时代中国饭店业的“美丽中国”之路,似乎已经遇上了“围城”的困境。
辩
酒店“圈地”转战二三线城市
首先,一线城市市场饱和,竞争加剧、成本上升。随着二三线城市的增长前景看好,且土地价格和开发成本继续保持吸引力,所以一些投资商宁愿向二三线城市扩张,也不愿在一线城市继续争宠。其次,国内部分二三线城市的饭店业市场本身也逐渐成熟,已具备投资商圈地的条件,尤其是自然或人文资源型城市及度假型城市,或将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高星级酒店过剩只是阶段性景象,饭店业投资仍大有出路。所以,转战二三线城市也是取得新的发展空间的方法之一。这些地区的高品质酒店都相对匮乏,四、五星级酒店的投资落户,正好填补了其空白,不但能有效提升政务、商务、旅游接待能力,而且对提高整个地区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展示城市形象、带动经济繁荣等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部分城市四、五星级酒店的“零”突破,预示着该地区配套服务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也标志着该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脚步正在加速。
历经金融危机,中国饭店业发展的步伐并未滞足,甚至曾交出增长超越30%的成绩单,国内外的投资者对中国饭店业前景依然十分看好。未来二三线城市饭店业发展存在着巨大的生机和活力,越来越多的酒店投资商抱着“掘金”的想法对二三线城市的市场进行争夺,这必然引来二三线城市饭店业的另一场整合潮。
经济型酒店“饱和”
相较于一线城市高星级酒店呈现逐步“饱和”的现象,经济型酒店在一线城市的生存状态似乎要更加艰巨。经过过去几年的迅猛发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相对密集饱和的经济型酒店生态,如家、7天、华住(由“汉庭”更名)、锦江之星等经济型酒店的迅速扩张源于巨大的业务潜力。此前品牌经济型酒店不只是扩张速度惊人,从2011年开始,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同样进入了高赢利期。
经济型酒店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规模化复制和扩张,只有快速的规模化才能够进一步降低成本获得规模效益。由此,市场快速扩容的同时,带来的是经济型酒店出现相对饱和、竞争激烈的格局。相对2012年以前,在过去的一年中经济型酒店在一线城市的盈亏勉强持平,很多分店正常营业时间的空房率比较高,有的甚至高达50%-60%,如果算上管理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事实上营业收益并不高。
由此可见,目前一线城市相对于二三线城市,是处于相对饱和的状态。众多经济型酒店品牌已经向二三线城市发展,这也是目前的一个大趋势。但部分业内人士认为经济型酒店的发展还“在路上”,远没到饱和的阶段。主要原因之一是,整个经济型酒店行业在全国住宿业中的占比还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