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规模空前的展会在厦门举办,境内外客商总数超过13万人。其中很大一部分,都选择入住高档的五星级酒店,厦门不少高端酒店都一房难求。
但若从数量上看,厦门的五星级酒店共有17家,加上未挂牌的高端酒店,有近30家,还有近30家高档酒店在建和规划中。这意味着,厦门将有近60家高星级酒店。
这样的密度,已超过了许多一线国际大都市。在平日,厦门高端酒店的入住率也就六七成。
那么,厦门的酒店市场,到底是接近饱和,还是大有余地?
多数业内人士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随着旅游业和会展业的发展,厦门高端酒店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增长速度:短短几年,数量翻了几番
五星级酒店,旅游酒店业的金字塔尖。这几年,在厦门猛增。
2006年2家,2007年3家,2008年5家,2009年8家,2010年10家,2011年12家,2012年15家,今年截止到3月,达到了17家。
从上面这组数字可以看出,五星级酒店猛增,是从2007年开始的。先是一批有条件的酒店通过硬件改造和软件提升成功跻身五星级行列,再则是实力雄厚的国际酒店集团投资者也看好厦门的发展空间,纷纷入厦圈地。
截至今年3月,厦门共有星级酒店79家,其中五星级酒店17家,客房总数5800间/套,床位总数8300张;四星级酒店25家,客房总数5350间/套,床位总数8500张。若加上威斯汀酒店、凯宾斯基、帝元维多利亚等其它高端酒店,厦门的“五星级”客房床位总数突破一万张。
然而,拥有上万张的“五星级”床位,有时仍一房难求。碰到高峰期,即使提前半个月,还是难订。比如,“9·8”投洽会、海峡论坛、石材展等大型展会期间,全市酒店订房持续紧张,许多酒店连续满房超过三天。
但对于所谓的“一床难求”的现象,业内人士坦言,要一分为二来看。
在每年“9·8”、海峡论坛、“十一”假期和春节等高峰时间段,厦门的星级酒店,尤其是四、五星级酒店,才会出现“一床难求”局面;但在平日,以五星级酒店为例,多数还是只维持在六七成的入住率。
地理分布:五星级酒店更爱安家岛内
从分布上看,厦门17家五星级酒店,13家在厦门岛内,岛外仅有4家。
像悦华、宝龙铂尔曼、泛太平洋、喜来登、磐基、牡丹国际、海景千禧、马哥孛罗、艾美……这些五星级酒店都集中在岛内。仅133平方公里的厦门岛内,有13家五星级酒店,加上翔鹭国际、佰翔、威斯汀酒店、凯宾斯基、帝元维多利亚等其它高端酒店,密度超过许多一线国际大都市。
厦门岛外的4家五星级酒店,包括集美的京闽北海湾酒店,同安的翠丰温泉度假酒店,海沧的鼓浪湾大酒店和日月谷温泉酒店。
业内观点:五星级酒店还没有饱和
如此多五星级酒店扎堆厦门,业界开始关注五星级酒店的现状,发出“厦门五星级酒店过剩”的担忧。
“还没有饱和。”厦门康辉国旅总经理林志民说,六七年前,厦门的五星级酒店只有两三家,如今却多达17家。那时,就有人质疑,再建五星级酒店,不会有那么大的市场。但随着旅游业和会展业的发展,厦门虽然有17家五星级酒店,但入住率仍然维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水平。”
林志民坦言,对酒店市场,会展业将是最大的空间市场,它不像黄金周一样受淡旺季的影响。
理由1:过夜游客大幅增长
2012年,厦门接待游客量呈现较快发展态势,特别是过夜游客的大幅增长,为厦门饭店提升经营业绩提供最有力支撑。
数据显示,2012年1月-12月,厦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124.43万人次,同比增长17.07%,旅游总收入539.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06%。其中接待国内外过夜游客2024.94万人次,同比增长16.46%;入境过夜游客为159.97万人次,同比增长22.75%。在这些国内外游客中,不乏一些讲究旅游品质的游客入住高星级酒店。
此外,随着高铁和城际快运线路的不断拓展延伸,公路、航空、高铁、邮轮、海上直航,连接两岸、辐射南亚、通联周边省市,便捷的交通环境让厦门旅游中转枢纽地位更为凸显,使厦门作为旅游目的地、集散地、两岸旅游热点城市的地位日益凸显。
理由2 :“会展经济”有力推动
会展经济对饭店业经济拉动效应也越发明显。展会期间,厦门高星级酒店几乎客满,客房预订量持续走高。
一份调查称:厦门平均不到3天办一个展,每天有6场外来商业性会议同时召开。研究显示,办一场会展除带来直接收入外,还可以带动关联产业多达9倍的收入,而其中受益最大的就是酒店业。去年1月-12月份,厦门共举办台交会、海峡论坛、石材展、汽博会、投洽会等各类会展活动2460场,同比增长1.11%;其中展览160场,比增7.38%;会议2300场,比增0.7%;会议总人数为50万人,比增0.34%。
其实,厦门酒店业算是会展业的第二场地。厦门一家五星级酒店负责人表示,酒店为会展活动提供发放邀请函、会场布置、车票机票预订、市内交通服务、旅游安排等一系列量身定做的“管家式服务”。
据了解,厦门已有超过50%的酒店设立“专职会议总监”的岗位,全面协助展会主办方策划及安排议程,加强活动期间的协调管理,提高展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