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实体店应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提档升级,满足顾客体验式的消费需求。
提供体验式消费和优质化服务,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这样的商业业态肯定会长期存在下去。
城镇化由政府引导完成,这个工程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搞成政绩工程。
国内零售业在历经渠道之争、业态变革后,尤其在电商的搅局下,零售格局和实体零售前景更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零售业实体店今后走向哪里?专注零售的武商集团今后的战略规划是什么?城镇化建设应规避哪些风险?在武商任职15年、现任武商集团董事长的刘江超对此有着自己的见解。
三条出路
“提供体验式消费和优质化服务,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这样的商业业态肯定会长期存在下去。”刘江超说。
业内人士认为,现在网购人群集中在80后、90后,虽然他们还不是消费主体,但10年20年后,等他们成为消费主体,电商发展规模将超过实体店。
刘江超对此有不同看法。在他看来,虽然电商对实体店的分流态势今后会进一步加大,但实体店有很强的生命力,不可能被电商替代,因为10年20年后,当前网购群体的消费观念也会发生变化。“现在年轻人工作节奏比较快,没时间逛商场,催生出网购大军。但等他们到40岁或50岁后,或者事业有成后,他们的工作方式会发生转变,他们消费方式随着也会跟着转变。”刘江超进一步解释,“比如现在的公司普通职员,每天8小时对着电脑,但当到一定年龄后,其职位和工作方式就会发生变化。”
他强调,不要把年轻人的消费方式看成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消费者生活节奏也会发生变化,其兴趣也会接着发生改变,今天的网购达人将来有可能成为逛街达人。
而这就对实体店提出了要求。刘江超认为,今后实体店应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提档升级,满足顾客体验式的消费需求。
在他看来,体验式的消费需求很重要,应当引起重视。比如服饰类商品,虽然电商市场份额较大,但现场试穿、比较等挑选过程,是一种享受和快感;还有参与性的消费体验,比如喝茶、喝咖啡、看电影、健身等服务,这些是电商是无法替代的。
但刘江超也承认,电商对家电等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冲击就很大,满足大众化需求的商品会也被电商严重冲击,比如李宁、耐克等大众化、一般性服饰,可能会被电商取代。
“今后实体店第二个出路就是提供定制商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刘江超表示。
“我们不能像传统做法那样,一件衣服采购一千件,而是一千件衣服满足一千种需求。”刘江超说,“这就是满足个性化需求问题。”
“实体店第三点就是要做好服务。”刘江超认为,消费者进店进行体验式消费,追求享受服务的过程,消费者花钱是买享受,而不是花钱买气受,如果门店做不好服务,留住顾客的最后一道防线将失守。
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时,应根据行业特点和发展阶段等实际情况作出决策。“如果实体企业没有考虑到电商的影响,没有考虑到实体店与电子商务的差异化以及比较优势,企业就很危险。”刘江超说。
做好民生工程
民生类必需品,是武商集团经营的重点。这不仅是市场得要求,也和武商的社会责任有关。
“民生类必需品市场潜力还是很大的,电商取代不了。”刘江超表示,作为国有企业,武商要经营民生类的必需品,在市场上起到主导作用和一定的蓄水池的作用,发挥国有企业的调节市场供求、平抑物价的功能。
对于武商今后发展规划,刘江超告诉记者,在百货方面要升级发展大型体验式的购物中心;在市县一级,做改良版的百货,集超市、大众百货和餐饮等功能于一体。
大店战略是武商的发展策略。旗下的购物中心都是10万平方米以上的,超市业态中的大卖场,一般都在1万平方米以上,社区店也都超过5000平方米。
在电商发展规划上,武商今后走线上线下融合路线。刘江超认为,电商现在最大的困境是物流,比如无法保证送货的及时性。武商现在正在考虑如何与线上结合起来,比如实体店可以成为电商的网点,发挥实体店优势。
据刘江超介绍,武商集团2012年营收268亿元,比2011年增长了30%。
先镇后城
“先镇后城,这是从农民到市民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针对城镇化建设和发展问题,刘江超提出了他的观点。他认为,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物质财富的提升,农业人口转成城镇人口这是必然趋势。但这个过程一定要理顺,渐进式发展,不能急功近利。
富起来的农民进城,作为市民生活的文明度可能还不够,但大城市又需要这种文明度,镇正好是中间的一个过渡。
“镇有城市的特征,更有农村的风味,与这类进城农民的层面相适应,适合这类群体。可能他们的下一代受过高等教育后,就由镇到城。”刘江超说。
不过刘江超所认为的“镇”不是小城市,是小城市周边的镇。刘江超表示,政府在规划上应控制城市规模,加强镇的发展。另外在城镇化过程中,城镇的建设必须与产业相结合。比如发展一些初级产业,让进城人员有事做,而初级产业就很合适他们。
此外刘江超强调,新镇建设与规划必须考虑到相关配套服务业及服务设施的发展,相关实施一定要配套,功能要齐全,让人宜居、宜生活、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