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后京沪两地强势地位突显,家电连锁卖场现有座次未变 一向对于合作遮遮掩掩的永乐大中突然在4月21日宣布两家公司将开始业务层面的托管及合作,并在未来一年内完成最终的合并。这个消息无疑是4月份以来家电行业最大的新闻。 但双方合并后给中国家电连锁业的生态圈带来的改变及双方是否会出现期望中的双赢,一切都是未知。 永乐大中结合,将增加其行业话语权。 闪电结合 四年磨合修成正果 从4月12日到4月21日,不到10天的时间,永乐第三大股东、新任华北区总经理刘辉的心情可谓是“冰火两重天”。 在4月12日晚,在永乐华北大区成立的发布会上,永乐电器第三大股东、华北大区总经理刘辉还立下“誓言”,“一定要把华北市场做好,北京这一站是我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了,希望大家明年的这个时候看我们的成绩。” 然而4月21日,永乐大中突然在香港对外宣布,两家公司将开始业务层面的托管及合作,并在未来一年内完成最终的合并。二者的突然合并,使得永乐华北大区的成立甚至显得有些滑稽。 4月21日晚上,刘辉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声音略显疲惫,“永乐在北京的所有门店将由大中托管,公司名字为大中永乐电器销售公司,我也将到那里工作。”之后其身份已变成大中和永乐合并后的重要股东,并接任大中电器管委会副主任,及京津冀地区总督导。 根据此次双方公布的合作战略协议,大中将全面接管永乐在京津地区的11家门店,此前永乐在华北地区即将开设的几个门店也将归为北京大中管理,将对物流、人员、采购、配送等进行统一管理。 而永乐在当日发布的公告中就明确指出双方将来合并的具体方法及排他性,即北京大中确认其净资产值在2006年6月30日前将不少于5亿元,2006年7月1日到2007年6月30日的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如少于此数,则建议北京大中的估值按其在正式股权转让协议中协定的机制调整。此外,如果永乐未能就大中股权转让履行其义务,张大中有权没收永乐先期交予大中的保证金1.5亿元,如果张大中未能履行义务,将向永乐支付保证金两倍的3亿元,如果张大中在战略合作协议到期后两年内将大中股权转让给第三方,永乐将得到达4.5亿元的补偿总额。 其实两者的结合并非像外界感觉的如此突然。 早在2002年,永乐与大中、亚泰、通利和成都百货等区域性家电连锁企业一起成立了中永通泰公司。今年年初,永乐和大中宣布将其在青岛和西安的门店纳入双方各占50%股份成立的新公司管理之中,西安的公司名称为永乐大中电器销售公司,青岛的新公司名字为大中永乐电器销售公司。 对于双方的合作,大中电器总经理宋红表示,大中永乐的合作与双方在中永通泰四年的磨合是分不开的,两个企业的领导人也通过四年的合作对家电连锁业未来的发展达成了共识。 然而,摩根士丹利和华旗银行在本月24日也发表研究报告调低对永乐的市场预期,报告称,中国永乐收购大中电器,增强了该公司为内地家电业主要领导者的地位,但为反映永乐的成本增加,调低今明两年盈利预测25% -27%. 显然外界对于永乐与大中的合作并非像当事双方如此乐观。 杀入第一阵营无望 永乐大中销售收入总和只有约350亿元与国美苏宁悬殊过大 对于此次合并,大中电器总经理宋红表示:“合作后规模上迅速扩大,才能够在未来建立渠道商、供应商和消费者三者和谐关系上拥有更大的发言权。”据宋红透露,合同过程中双方将依据各自的优势地区进行南北管理,以原有的大中与永乐管理结构处理日常经营活动,不成立单独的管理机构。而大中与永乐实现预期合并后,在未来永乐的版图里,京津地区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也不存在永乐退出京津市场的问题。 目前,国内家电连锁企业的市场格局中,以国美、苏宁两大典型的全国性企业为第一阵营,永乐、大中、五星等企业紧随其后。 一个值得寻味的现象是,现年37岁的黄光裕1987年创建的国美电器,现年43岁的张近东1990年成立的苏宁电器,现年48岁的陈晓创建于1996年的永乐电器,相继于2004年2005年在香港深圳上市。而现年59岁的张大中创立于1982年的大中电器尽管原有上市计划,但依然偏安北京。 而作为北京和上海的两家“地头蛇”企业,大中永乐在两地市场的占有率都在50%以上。但从全国范围来看,永乐目前80%以上的门店都开在上海,其去年开始对北京市场的开拓也并不成功。而大中还一直是一家北京企业的形象,除了在北京地位老大外,其在北京之外市场的开店数量几乎可以忽略。 随着国美和苏宁全国布局的逐步完善,以及紧随大中、永乐之后的五星对江浙二三级市场的深入开展,永乐和大中目前所面临的发展空间明显在被挤压和缩小。 据了解,国美宣布今年开店的目标是100家,苏宁今年的计划则是开180家左右的新店面。 永乐最新公布的2005年年报也说明了永乐店面的销售盈利能力在较大幅度的下降。2005年,由于竞争加剧和网点增加的摊薄效应,永乐分店每平方米销售额下降了2.8%,其毛利率也下降0.6个百分点至6.9%. 作为第三和第四的永乐和大中的市场份额一直远远落后于位于第一和第二的国美和苏宁。国美和苏宁去年销售收入分别是480亿元和400亿元,而永乐和大中两家加起来也只有350亿元左右,因此业界认为即使合并也将处于第三的位置。 各有各的算盘 大中为谋上市 永乐为解业绩压力 根据永乐与大中达成的协议,将来永乐和大中合并后,双方主要人员的持股比例将按照会计方法计算后确定。据了解,在永乐目前以陈晓为代表的50名高管拥有62.6%的股权,张大中则拥有78%大中电器的股权,而永乐的资产要比大中高出30%左右,按这样的计算结果最终陈晓和张大中的股权比例将大致相同。 其实对于此次合作双方各存想法。 大中所面临的是:一方面,随着国美、苏宁在北京市场的大幅扩张,死守北京市场显然已不是长久之计。另一方面,由于财务、市场认知度等因素,大中上市进程一直不顺,上市计划也一拖再拖至今未能成行。 因此,业内一直有大中欲通过与永乐的合作达到“借壳上市”的说法,而大中方面也流露此意,据大中内部人士表示:“大中电器通过与永乐合并的方式,可以迅速完成上市过程。” 主角之一的永乐则被业界视为借大中目前尚良好的经营状况“救市”。 因在上市之初,永乐就同摩根士丹利签订了协议,如果永乐2007年的净利润高于7.5亿元,外资股东将向永乐管理层转让4697.38万股永乐股份;如果净利润相等或低于6.75亿元,永乐管理层将向外资股东转让4697.38万股;如果净利润不高于6亿元,永乐管理层向外资股东转让的股份最多将达到9394.76万股。 市场人士分析,这份与摩根士丹利签订的所谓“对赌协议”,对永乐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压力,按照永乐的公告及实际利润情况,永乐管理层要想从外资股东手中拿到4697.38万股奖励,未来两年的年净利润增长率至少要达到60%,而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大中的加入,将会缓解永乐的压力。 ■不同观点 苏宁:两个小孩子不等于一个大人 苏宁老总孙为民在评论“大中永乐合并事件”时用了一个略带调侃的比喻来表示自己并不担心:“两个小孩加起来并不等于一个大人”。他认为,企业之间如果只是规模上的合并,形成“连而不锁”的状况,并不能形成强大的进攻平台。 大中和永乐的合作不管对于中国家电行业还是对于家电连锁行业都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对于苏宁来说甚至是“利大于弊”。他认为,就中国家电连锁行业来说,目前迫切需要的是早日进入巨头竞争时代,越快进入到巨头竞争时代企业之间的内耗就越低,对于家电连锁企业的发展也更为有利。 专家:不会有动荡性影响 广州上兵伐谋企业顾问管理有限公司策划总监刘步尘表示,此次大中、永乐的合并会对业内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具体影响会有多大则要看合并后他们的具体举措。 他认为大中、永乐合并后虽然总量相加使市场份额加大,但仍无法改变市场地位,就算在集中采购上应该也不会增加太多优势。此外,合并后双方在人员、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的融合尚需磨合,因此如果不能变合并为合力,估计不会给行业带来过多影响。 他分析指出,家电连锁企业的竞争在今后将有三个潮流:即关店潮、并购潮和外资进入潮,家电企业的发展只会强者愈强而弱者愈弱。 大中:意在加大行业话语权 大中电器总经理宋红认为,合作后规模迅速扩大,才能够在未来建立渠道商、供应商和消费者三者和谐关系上拥有更大的发言权。同时,以前单独发生成本将和并在一起,这样将会在价格上形成优势。 目前仅是双方战略合作的第一个阶段,而这之间还涉及到很多政策批准、程序、管理、股权结构等诸多方面的细节问题,“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合并就可能无法成功。”一旦合并不能成功,合并后的发展都成为空谈。 同时,合同过程中双方将依据各自的优势地区进行南北管理,以原有的大中与永乐管理结构处理日常经营活动,不成立单独的管理机构。 ■记者手记 并购后人员忙换防 随着双方在北京市场合并的开始,双方人员的流动也开始进行,原永乐家电北京分公司总经理曾之宁被调往上海。富有戏剧性的是,曾之宁是之前永乐从大中电器“挖”到的得力干将。刘辉和永乐华北大区副总曹文化也将进入双方在华北共同合并成立的大中永乐家电销售公司,“职位还没定,但是我们仍将在公司管理中起到重要的建议和帮助作用。”曹文化说。 据悉,目前通过大中电器人力资源总部面试的部分永乐北京人员已经开始进入大中电器上班,而部分没有通过面试或无意进入大中电器工作的永乐旧部将离开并另谋出路。 一位永乐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去年5月1日到现在约一年的时间内,伴随着永乐上市和在京门店数量的增加,甚至一些新员工还没有很适应目前的工作,而目前的情况是,永乐所有人员能不能进入到新公司工作,到新公司后将担任什么职位,大多数都还没有确定,“一切人事调整应该都会到五一黄金周结束以后吧”,该人士说。 (新京报 瞿文超 杨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