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拥有一座城市综合体,曾经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指标。在银川市东方红广场和金凤万达广场获得成功后,银川的城市综合体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包括银川永泰城、远大商业综合体、西夏万达广场等项目已在银川进行布局,其业态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事实上,梳理东方红广场和金凤万达广场的发展足迹后,我们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城市综合体从很大程度上挖掘了潜在的消费能力,而这样的挖掘似乎一再触碰着人们对于银川人消费能力的预判底线。那么,到底多少才算够?
综合体很早就有
在金凤万达广场投入使用前,几乎没有人对“城市综合体”这个名词感兴趣。哪怕万达董事长王健林的名声如何大,银川人都没能预见到自己与城市综合体在将来发生某种密切的关系。其实,城市综合体本身并不新鲜,在银川出现的时间也很长,只不过缺乏现代运作模式,因而只处于雏形阶段。
在百度百科上,对于城市综合体有着这样的解释:“城市综合体”就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
事实上,银川商城应当是银川市城市综合体的雏形之一。这座建于1991年的综合体,占地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市场初建二层,后扩建为三层。市场内设有餐饮、宾馆、银行、医疗站等服务设施和工商、税务、公安等管理部门。经营农副产品、服装、百货、布料等与广大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上万个品种的商品。
尽管银川商城曾经是银川人以及周边地区居民购物的首选地,但它仍属于“小商品集散”式的原始经营模式,物业持有者并不与零售商发生太多的关系,服务水平有限。在市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情况下,银川商城的消费水准已经难以满足市民的需求,甚至成为低档货的代名词。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发东方红广场的出现,甚至改变了银川人的消费模式,成为地产商与零售商合作的成功案例。
挤在新华商圈里
2004年4月,建发东方红广场开始动工建设。然而,就在建设的过程中,所有人都担心东方红广场挤在新华商圈之内,还能有什么样的大作为。事实也和人们的预期一样,已是上市公司的新华百货租赁了东方红广场总共六层约8000平方米的面积,并按购物中心的设计打造卖场,但在该店2006年1月开业后,当年亏损14000万元左右。
而从2007年1季度开始,新华百货在东方红广场的经营已经扭亏为盈,城市综合体的吸引力也开始逐渐加强。按照当时的语境,开发商希望“将建发东方红广场打造成为宁夏规模最大、业态最丰富、功能最多、档次最好的综合型现代化大型商业购物中心”而起实践的模式,正是开发商自身持有物业,并参与经营管理。这其实正是城市综合体高效率的前提。
此时,东方红广场已经成为银川人时尚生活的元素之一,由于消费档次的提高,从很大程度弥补了银川人持续提高的消费需求,其中丰富的业态也让市民能够“一站式消费”。因而在有些走下坡路的新华商圈重新找到了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