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服装遭遇尴尬 消费者普遍对服装品质不满意

   2006-05-13 4910
沃尔玛、家乐、家乐福等大型超市都把服装放在卖场显著的位置,可是购物者大都推着购物车绕过服装区。服装区怎么会遭此冷遇?昨天,记者走访了天津市几家大型超市,发现了其中的问题。

  消费者:超市服装品质不高
  
  在某超市,家住白堤路的张女士推着购物车走进了服装区,最终车子仍然空着推出去。本来想买件吊带裙的她告诉记者,超市里实在挑不出她想买的服装。“年轻人的衣服做得肥肥大大,工艺也不是很好,中年装裁得土里土气,老年人的服装尺码又不足。我看了这样的服装,还没考虑价钱,就没了买的念头。”是不是由于进货渠道一般,商品品质有局限?在南开区某超市的服装区,设有一排“李宁”牌的服装,一款T恤由59元降到29元,另一款则由79元降到69元,可记者在李宁专卖店里并没有看到这两款T恤。据服务员介绍,这两款早已过时不再生产了。“买衣服,看的是款式、质地和价钱,但如果款式、质地都不能吸引消费者,那价钱多少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了。”消费者李先生摇着头说。

  商家:服装不是竞争重点
  
  某超市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超市营销中,服装属于微利商品,不是超市的竞争重点。再说,人们已经习惯了到商场里选购衣服,商场里专业的服务、货比三家的机会等都是超市不能达到的。超市受场地、成本的限制,进货十分有限,大的服装厂商也大都不看好这个市场。“所以我们做得再好,也卖不过商场。”这位负责人说。从现状来看,超市更适合做内衣的市场,因为内衣更方便、实用,更新速度比较快。确实,超市的内衣专区出售的商品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有不少消费者在此挑选商品。

  专家:超市决策不准确
  
  记者走访几家大型超市看到,服装区的面积几乎占了整个日用区的四分之一甚至更多。也就是说,如果商家闲置了服装区的经营,相当于荒废了超市日用市场的四分之一乃至更多。南开大学经济学教授贾凤和针对这一现象表示,占超市如此大面积的服装区需要不小的固定成本,如果商家想从中获利又不想付出太大成本是不可能的。造成超市服装商品利益回报不够的原因还应归为超市本身决策不准确:一是目的不清楚,超市的服装区不可能像专业服装商店那样满足顾客特殊需要;二是对象不清楚,超市的总体走向是便利店的发展方向,经营对象是大众,即超市服装的质量和价格的定位应满足大众的需求。

  现在本市部分超市已将周围店面租赁给小店,逐渐形成一个小经济圈。贾教授分析,虽然租赁出的服装小店和超市内服装区的经营模式不同,但是二者的影响是相互的,甚至可以说这样的联合经营对于超市更有利。

  无厂家厂址虚标高价

  超市服装标签不规范

  昨天,记者走访了本市几家大型超市,发现个别服装存在标签标注不规范、虚标“建议零售价”等问题。

  记者在某超市发现,该超市销售的“天之影”服装,没有标注厂家、产地信息,让消费者怀疑其进货渠道。今年元旦开始执行的《国家纺织品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规定“服装、装饰用纺织品的吊牌、标志、标签或使用说明上都应该明确标注产品分类,标签不得手写或涂改”,但记者在一些超市出售的T恤上却找不到任何关于厂家、产品分类、使用方法等信息的标签或吊牌。

  此外,有些服装的标签印有和实际销售价格相去甚远的“建议零售价”。如某超市销售的“小辣椒”短裙,超市售价为19.9元,标签上则印有“建议零售价168元”字样,细看这件短裙,缝制工艺粗糙,腰部里侧只是在接头处简单地过了几趟线。一件同品牌的女式T恤“建议零售价129元”,超市售价59元,消费者马女士感觉其手感一般,“真不知道是相信‘建议零售价’,还是相信超市的‘现价’!”消费者刘大妈表示:“其实大家都知道超市的服装进货渠道比不上大商场,所以低廉也算合理。可不能因为这样,就在标签上胡来,与其这样,还不如不要标签,在路边摆摊卖。”
  (来源:北方网-今晚报)
标签: 超市服装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491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