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于2011年的“商业地产热”,发展至今已是商业综合体遍地开花。在住宅限购政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商业地产似乎成为了众多“相干”或者“不相干”企业的“救命稻草”。
红星美凯龙董事长车建新4月26日在北京宣布,红星美凯龙集团全面进军商业地产领域。根据其公布的信息显示,这家一直致力于开发运营家居建材购物中心的企业已经开始大规模开发城市综合体和商业购物中心。
红星商业复制“万达模式”2020年欲建100个城市综合体
根据4月26日红星美凯龙方面发布的商业地产的规划,人们会发现发现这是一个无比庞大的宏伟“蓝图”。
据红星商业副董事长张华容介绍,红星商业未来的核心产品是以“红星国际广场”命名的城市综合体和以“爱琴海”、“晶海”、“星银海”命名的购物中心,“我们目前已经在北京、天津、重庆、上海、福建、昆明等全国21个城市进行了27个综合体项目的开发,未来3-5年将会有近50个城市综合体项目跟大家来见面”。
对于城市综合体项目,红星地产总裁谌俊宇向记者表示,红星美凯龙城市综合体项目“涵盖了购物中心、红星太平洋影城、国际高尔夫会所、婚庆大世界、星级酒店、精品百货等业态,让单一的购物行为变成集娱乐、餐饮、商务、家庭休闲为一体的购物体验”。
纵观红星商业的城市综合体项目,不难发现除添加了红星美凯龙“起家”的家居卖场外,城市综合体其余配套项目基本是复制了万达广场的“万达模式”。如万达广场一般会有配套的万达影城,而红星商业方面也在不久前与四川省电影公司正式签订合作协议,“打造”自有影院品牌红星太平洋影城。
对此,红星地产总裁谌俊宇更是直言不讳的指出,“红星商业的模式基本和万达模式基本一样”。
此外,记者还发现,在红星商业“亮相”的管理团队中,包括红星商业副董事长张华容、总经理贾涛在内的7位高管此前曾在万达集团内部任职,几乎占红星商业管理团队一半以上。
对于红星美凯龙做商业地产,北京市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赖阳向网易财经表示,现在判断其能否成功还为时尚早,“作为从来没有运营过城市综合体和购物中心的红星商业来说,其商业地产的定位、功能、主力店、建筑形态、营销模式都是决定其未来是否能成功的关键。
据记者了解,目前中国的城市综合体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全国工商联商业不动产专业委员会主任朱凌波就曾指出,“开发商在开发城市综合体的时候追求高速发展,同质化、甚至恶性竞争非常严重。千店一面,千城一面是目前城市综合体发展弊病”。
有调查显示,2011年至2015年,全国20个重点城市新增城市综合体总量将超过1.6亿平方米。仅苏州一地,正在规划、建设和已经完工的综合体就达25个。杭州也号称要打造大大小小的城市综合体上百个。上海在2011年至2013年,将新增50多个城市综合体项目。成都,在建和立项的城市综合体达到88个。有的县级市也有10多个综合体。
此外,目前大部分中国的商业地产均存在亏损现象。兰德咨询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上市房企的商业地产持有性物业租金收入,一般占其年度营业总收入的3%~5%,而经营利润则大都为负,特别是开业不久、正处于培育期的商业地产,八成以上亏损。
而对于红星商业未来“8年内在60个城市建成100个购物中心”的计划,赖阳表示,战略与现实是不可对等的,“能完成三分之一就相当不错了,我估计最后的完成目标在一成左右”。
家居业务寒冬持续关门闭店消息屡见不鲜
对于此次进军商业地产,虽然红星美凯龙集团相关负责人一再向网易财经强调,这是集团方面“开辟”新业务领域的举措,商业与家居是两家完全独立的公司,此次并非战略转型,也不会有任何放弃和缩减家居板块的规划。
但是有资料显示,中国的家居市场目前仍处在一场前所未有的“寒冬”中,而且目前还无法得知这场“寒冬”结束的时间。
就在去年,美国第二大零售商、建材巨头家得宝关闭其在华所有门店,随后国际装饰建材零售集团百安居又因拖欠供应商货款而被告上法庭。与此同时,本土家具建材卖场也面临着发展困境,关门闭店的消息屡见不鲜。
以红星美凯龙为例,部分门店由于生意不佳,租户难以盈利,不得不关门歇业。去年8月上旬,红星美凯龙广州琶洲店提前结业;8月底,南京奥体红星店正式撤店;9月初,常熟红星美凯龙商户数量锐减。
居然之家集团总裁汪林朋曾表示,“2012年是家具业最困难的一年”。然而进入今年,家居企业所遭遇的“寒流”并没有好转,今年1-3月,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累计销售额为2136亿元,同比下降了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