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燕达国际健康城的困局:医养结合发展遇挑战

   2013-04-23 中国房地产报8120

  种种迹象显示,一直处于亏损中的燕达国际健康城(以下简称“燕达”)的投资者——燕达实业集团董事长李怀有点“绷不住了”。

  去年一整年,燕达并未在媒体推广上有太大动作,新年伊始却突然发力,将广告打到了CCTV4、CCTV NEWS、《环球时报》等国家级媒体上。知情人士称,燕达此轮媒体推广的总费用高达1700多万元。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这并非是燕达的财务状况已经有所好转的征兆,相反,是投资者急于寻找合作伙伴或是接手团队。

  另一个大事件则是,李怀与河北省的几大商业银行签订了合作协议,目的只有一个:借钱。

  “这说明三河市一级商业银行的资金储备已经难以满足燕达对融资的需求,而必须上升到省一级。当然,他借的钱有很大一部分是出于其他房地产项目开发的需要,但也不排除有相当部分是用来贴补燕达的亏损。”知情人士称。

  既有国际医院,又有健康养护中心,如果说到今年渐成热点的“医养结合”的话,2010年底即已投入运营的燕达无疑是先行者。但是,至少从现在来看,外界盛传的“一天亏损掉一辆奔驰”的这位先行者所走的路显然并不顺利。

  当然,现在就断言燕达是个失败的案例还为时过早。只是,铆了劲想将医疗和养老整合进项目中的开发商又是否能从这个项目中嗅到几分激进、冒险的气味呢?

  美好蓝图

  一切都源于2000年至2001年间的那次拿地。

  对于河北省三河市燕郊四大开发商之一、深耕燕郊楼市多年的燕达实业集团而言,这次拿地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这次拿到的是具有医疗用途的划拨用地,开发商只具有30年的使用权,这就意味着他不能用以往最擅长的操作手法——销售产权快速回笼资金,盘活社区。

  到底要怎么利用这块土地,对于以往以打造住宅项目为主的这位开发商而言成了一个大难题。

  直到2005年前后,受北京高房价和户籍制度限制,燕郊渐成京城后花园,大量人口常年穿梭于北京、燕郊两地,燕郊开发商受益颇丰。而燕达实业也看出了另一种趋势:燕郊居住了这么多的“北京人”,他们是否也有就近看病、健身、消费的需求?而其中看病无疑最急迫,围绕医疗需求,是否可以在这一块医疗用地上做些文章呢?

  这就是燕达国际健康城最初的构想。

  虽然现在业内有人说,燕达是投资者“拍脑袋”决定的工程,但博志成养老与健康地产事业部总经理胡晶却并不这么认为。她在燕达一共工作了5年半,从2008年燕达还处于筹建阶段时即已进入,先后在燕达培训学院、健康养护中心工作,后又出任国际医院副院长,是董事会中最后离开的一位成员。她说,在决定燕达的项目模式时,老板曾经多次到国外考察,看过很多“医、教、养”相结合的项目,确认这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模式,才做了这个决定。

  而在她的心目中,李怀并非像外界所言的那样,仅仅是一位“财大气粗”的房地产老板。“事实上他非常勤奋,也非常实干,每天只睡4个小时,很注意学习、吸收好的经验。有时候,我们这些具有专业医疗背景的人和他讨论问题,会发觉他问的问题非常专业”。

  在2011年3月我们前往燕达参观时,接待人员曾经做过这样的介绍:燕达最大项目是其“健康养护中心”,这是一个大规模的养老机构,同时承担着健康养护的职责。而同样位于健康城内的国际医院虽然承担很多对外部患者的工作,但大量老年客户的疾病还是主要在这里治疗。心脑血管是这里的特色科室。而涉及到医院和养护中心人才来源的问题,健康城对面还将建设医学院,源源不断地为健康城输送人才。除上述功能区以外,健康城内还有酒店,承接各种会议,并且成为老人健身、运动的好处所。

  在这样的美好构想中,计划投资100亿元的燕达破土动工。按照预定计划,健康养护中心预计到2017年3期工程全面完工后,床位数将达到1.2万张,成为国内最大的养老机构。而国际医院则计划建成3000张住院病床。

  空置率的尴尬

  2010年10月,燕达的酒店开业迎客。两个月之后,养护中心也投入运营之中,一期投入使用的床位数达到了2300张。由于在燕达开业前后,其在全国各地进行了大张旗鼓地推广,并且还在燕达内部举办了养生养老的相关论坛,邀请全国各大媒体广泛进行报道,因此,甫一开业,养护中心就住进了200余位老人。

  2011年5月,国际医院也开业投入使用,一期建成1000张住院床位,可满足每天5000到1万人的门诊需求量。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812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