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内的商铺正在面临搬或者不搬的选择规划的仿古建筑“烟雨凤凰”,将成为分流古城游客的“主阵地”。
调查
一张小小的门票,不仅隐藏着凤凰“挤出古城经济泡沫”的苦心,而且承载着其从过度商业化到“去商业化”的雄心。但无论是苦心还是雄心,都遭遇巨大质疑和古城商贩们的强烈反对。
旅游产业高速发展下乱象丛生的凤凰,确实需要浴火重生,当地政府也正在努力探索一条全新的“凤凰模式”。但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这个模式似乎在走“丽江模式”或“乌镇模式”的老路。凤凰涅槃,始于何处?又终于何方?各方利益持久且日显“惨烈”地博弈,去商业化能否给这个古城带来新生和希望?
政府的大计划
再造一个凤凰“古”城
门票事件开始发酵后,凤凰县政府对古城旅游的未来仍抱有美好的期待。
“新项目比古城大得多,就在沱江上游,目前正在抓紧时间修路,缩短游客和商户对新城产生的心理距离。”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凤凰古城酝酿转型,从前年就开始规划打造仿古建筑“烟雨凤凰”。
“烟雨凤凰”总面积7平方公里,在凤凰县城西北6.4公里的沱江上游夹江而建,由多个仿古建筑群组成。起点位于沱江上游长潭岗水库下,终点到蛤蟆洞,建设区域涉及千工坪乡、亥冲村等多个乡村。目前凤凰县政府正在修建多条凤凰古城到新城的公路,以后将有摆渡车往返两地。
4月30日下午,记者从凤凰古城西门驱车出发,耗时近1小时来到凤凰县亥冲村——凤凰新城核心区域。这里环境清幽、一片宁静,就像一台期待拉动引擎的发动机,在默默地细数着岁月。按照政府的规划,烟雨凤凰将成为凤凰古城限流、分流的一个部分。
而在另一个靠近古城的地方——民俗园,一个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旅游商品购物中心正在装修,这是政府规划的商业购物中心,将承接古城内搬迁来的商铺。
通过“造城”为凤凰古城减压,同时最大限度地留住外来游客,但这显然不是进出一道门槛那样简单,考验当地政府的不仅是一张门票的经营哲学,更是一场“请出来”与“走进去”的拉锯战。
吴万君是亥冲村村民,去年,政府工作人员曾到村里来商量搬迁事宜。不过,从那次以后,吴万君就再也没看到有人来提及此事,“听说是古城的商户不愿意搬。”
经营者的担忧
大动“手术”后谁来住客栈
刘婆婆是古城凤凰的老居民,几年前古城旅游快速发展后,她并没有随大流当起包租婆,而是将自家房子捣鼓成一间临江客栈,招揽生意。
为规范古城经营,凤凰正在为“鼓励目录和限制目录”征求意见。“鼓励目录”主要集中在文化产业领域。与此相对应的是“限制目录”,限制的行业包括餐馆、客栈等。当地政府对古城旅游经营者的态度是“数量只减不增,鼓励商家就地转型”。
刘婆婆的生意在政府“鼓励转型升级”之列——若继续经营客栈,对客栈进行提质升级,能领到政府补贴;若转行做“鼓励目录”里的行业,仍能得到政府补贴;若不再继续经营,可转租,但后来者不能改变临江客栈业态。
“我现在最担心的是大动‘手术’后影响整个古城的人气,到时谁来住客栈?”4月29日晚,在刘婆婆的临江客栈内,她一脸无奈地表示,政府这是在“赶鸭子上架”。
同样对未来感到迷茫的还有何宇。和刘婆婆不同,何宇是外来经营户,他经营的客栈并不临江,因此进了“限制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