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奢侈品市场优势不再 国人目标转向亚洲

   2013-05-02 《环球》杂志7560

  曾几何时,在西方的奢侈品柜台前,簇拥着众多的中国买家。动辄数千乃至过万美元欧元的大笔消费,令人为之侧目,也让商家感叹中国人的消费力。

  全球知名战略咨询公司贝恩2012年末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奢侈品消费群体,购买了全球25%的奢侈品。

  但中国客扫货欧洲的情况,似在发生微妙变化。

  汇丰银行奢侈品消费专家埃尔旺·朗堡在最新的一份报告中认为,在欧洲商品价格上涨和欧元升值的背景下,富有的亚洲人正越来越多地前往韩国、澳门、香港、台湾和新加坡等地购物。他警告,奢侈品牌要保持竞争力,必须确保它们在亚洲的“强势存在”。

  《环球》杂志记者在香港、首尔、新加坡和巴黎等地的调查显示,亚洲奢侈品市场确实正在强势崛起,许多商家也采取各种措施欢迎中国消费者;相对而言,在法国的一些奢侈品店,中国客则“没有以前多了”。

  这种情况是否会成为一种趋势?另外,为什么这么多中国人喜欢海外购物而不是国内?

  扫货在香港,依然是诱惑

  4月的一个周末,来自北京的宋小姐拎着一只装有爱马仕(Hermès)丝巾、古驰(Gucci)手袋、菲拉格慕(Ferragamo)单鞋、蒂芙尼(Tiffany)项链等价格不菲“战利品”的行李箱,从香港时代广场坐大巴赶往深圳机场返京,结束两天的香港之旅。

  现年30岁的宋小姐已经是香港的熟客,她告诉《环球》杂志记者,自从工作之后,每年至少要来一趟香港,头两年来会呆满7天到各景点逛逛,之后则一般趁周末往返,主要目的就是“买点国际大牌货”。

  香港素有“购物天堂”的美誉。调查显示,有86%的奢侈品牌零售商被香港营商环境吸引而选择进驻,使香港一直处于全球十大奢侈品城市之列,并在2009年之后连续3年位居榜首。

  自2003年内地游客赴港“个人游”政策实施以来,内地赴港旅游不断升温。十年间,内地赴港人数逾1.5亿人次,年均增长10%,占香港入境旅客总人数50%以上。2012年,访港旅客达4860万人次,其中3491万来自内地,同比剧增24.2%。

  数量庞大的内地游客也成为购买奢侈品的主力军,带动了香港的消费增长。国际名品集中的广东道、中环、铜锣湾等地,随处可见熙来攘往的内地旅客“血拼”,各大奢侈品店门口排起的购物“长龙”,也早成为港人习以为常的风景。

  在宋小姐看来,办证容易、汇率差价、省时省力是到香港购物最大的优点。

  从杭州来港购物的李女士,则看重香港的“便捷”和“品质”,她说,香港的货品基本与欧美同步,且有正品保障,“犯不上折腾办签证、坐长途飞机跑欧美去买”,另外,“店员都会说普通话,容易沟通”。

  与两位女士满足个人需求不同,上海某公司的杨先生和同事来港是“公务采购”。他告诉记者,因为需求量不小,经核算在港购买最经济,“除掉差旅费也比在内地买便宜”,但“若去欧洲,时间和旅行成本就太高了”。

  香港旅游业议会总干事董耀中表示,内地游客的消费方式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和理性,虽然香港的奢侈品市场仍有自身优势,但目前的变化也促使业界开发更多元的商品和服务,以吸引内地强大的购买力。

  为了迎合高消费群体,尤其是内地顾客的需求,加之店铺租金一路升高,香港奢侈品业界已开始悄然转战网络平台。

  4月17日,香港知名奢侈品专门店连卡佛(Lane Crawford)宣布,正式推出网上男装设计师品牌购物服务,以满足中国客户对男装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一全新的网上男装服务包括每周推出超过150件新品、中英双语内容、3种语言的造型专家为客户服务以及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多种支付选择。此外,香港和北京的网上消费者还可享受当天发货或店内提货,其他城市则于翌日发货。

  据连卡佛介绍,作为亚洲唯一实现网上和店铺同步提供全额购物的奢侈品专门店,其最早在2011年10月启用网上商店售卖女装、鞋履及配饰,目前每月有100万浏览人次,当中超过五成来自中国内地。该公司表示,今年网店还将新推护肤品、香水等商品。

  香港第一家面向内地的奢侈品网络折扣店“香港奢侈品(shechihk.com)”也在2011年底正式上线。这家前身为“一站式欧洲名牌专卖店”的公司称,自己的优势在于“正品保证”和“价格相对便宜”,还提供支付宝、线下付款等多种支付方式,并已经有完善的快递渠道。

  对于网购奢侈品,宋小姐有点担心品质,但愿意尝试,“如果商家信誉好,价格又合适的话,可以网上买,虽然可能没有在实体店消费的感觉好,可毕竟能省一笔路费。”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756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