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现泡沫化 “旧楼改造”成商业地产开发新模式

   2013-05-08 《新财经》5460

  商业地产的供需关系已经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传统意义上的甲级写字楼的个性需求增加。在没有开发空间的情况下,旧楼改造成为了新的选择。

  在住宅市场哀鸿遍野的今天,大型房企万科、保利、招商、龙湖远洋等纷纷宣布转型商业地产,或加大对商业地产的投入。同时,一些行业外资本也一哄而上,纷纷涌入商业地产,投资热度愈演愈烈。

  然而,泡沫化的商业地产市场,供需关系正在发生着变化。传统意义上的甲级写字楼因缺乏个性和创意,已经没有了太多的吸引力;CBD区域饱和,没有了开发的空间,对旧写字楼的改造成为了商业地产开发的新模式。

  由于中国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地产开发商,散卖成为了商业地产的主流,但散卖之后资产如何保值增值,成为了一道难解的问题。高和资本董事长苏鑫提出的“资产精装修”概念,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旧楼改造

  目前,商业地产的市场供需正在发生质的变化。苏鑫告诉记者:“北京、上海等城市核心区域的写字楼两极分化非常严重,要么是国贸CBD这样的甲级写字楼,要么是已经存在10年、15年的老楼,很少有中间地带的写字楼。”

  传统意义上的甲级写字楼,代表了高端、豪华、专业,但同时可能意味着细节的“僵化”。苏鑫开玩笑道,夏天你穿着西服、打着领带都觉得冷飕飕的,这就是甲级写字楼对制冷温度的要求。

  4月中旬,仲量联行发布的2013年一季度北京房地产市场报告显示,一些金融和专业服务的外资租户已缩减了租赁面积。而据第一太平戴维斯的统计数据,2013年1月北京甲级写字楼租赁成交的3.75万平方米写字楼中,内资企业占比达60%,而且承租大面积的客户也以内资企业为主。

  “我不相信所有人都喜欢上班的地方一进去就像酒店大堂,比如做创意的白领,肯定希望工作场所有点个性和设计感。这就是机会!”苏鑫说。

  高和资本在成功完成北京地区5个收购项目之后,把目光投向了旧楼改造。2012年10月,高和资本斥资7.9亿元,成功并购位于上海南京西路静安寺商圈的中华企业大厦,这是上海租金最贵的商圈,后来大厦被更名为静安高和大厦,计划今年6月改造结束后正式向外界亮相。

  项目得以顺利实施,也因为苏鑫看到了与上海市政府非常契合的概念——“楼宇经济”。

  近年来,上海市政府着力推动“楼宇经济”,提升核心区域形象,挖掘城市核心区域价值,吸引更优质的企业落户。高和在上海静安的项目就实现了“楼宇经济”概念:改造中华企业大厦,给大厦重新定位并招商,把高品质的租客植入商办资产中。

  “甲级写字楼一开始就是建给世界500强雇员的,但显然市场需求已发生了变化。甲级写字楼的租金压力大,内资企业对写字楼会有更多个性化需求。”

  仲量联行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北京甲级写字楼需求明显放缓,市场租金在连续三年快速上涨后首次下滑。仲量联行北京商业地产部负责人贺睿珂的观点与苏鑫不谋而合,他表示,一些租户正在重新评估办公空间需求标准,预计未来一两个季度租金继续下滑的可能性较大。

  苏鑫告诉记者:“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已经没什么地了,新楼的机会更少,只能旧楼改造。推而广之,由于现在很多核心区域的酒店经营是亏损的,因而我们可以把酒店改成写字楼、城市综合体,盘活之后,政府税收也上来了。”

  在北京三环内除了丽泽商圈外,基本上没有成片的商办土地供应,金融街已经饱和,其他区域的增量供应也非常有限。苏鑫认为,旧楼改造从政策上、操作上都没问题,关键是理念的改变和政策上的支持。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546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