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中的综合体规模是建成的4倍,规划中综合体的规模又是在建的4倍”,日前在“城市综合体——中国式游戏”论坛上世联地产董事长陈劲松透露,最起码能看到已经规划的是目前已经建成的综合体的16倍未来会出现在中国各个城市。
而如此巨量综合体是否会过剩?陈劲松表示,综合体今天很热,后天非常美好,但是明天非常糟糕。
此外记者了解到,2013年—2015年,城市综合体新增数量以50%—100%速度递增,其中深圳现有综合体22个,未来三年将新增7个。对于综合体如何进行开发、运营和招商,论坛上来自招商运营、建筑设计、轨道物业等各方面的专家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购物中心70%“相对过剩”
综合体在最近几年是超乎想象地发展。来自世联地产的数据显示,全国而言,现在正在施工中的综合体是已经建成的综合体的4倍,而正在规划准备推出的土地规模大概是正在建设的综合体的4倍,“也就是说在未来可见的时间里,最起码能看到已经规划的是目前已经建成的综合体的16倍会出现在中国各个城市。”陈劲松表示。
而来自世邦魏理仕的研究报告则显示,目前全球在建购物中心高达3200万平方米,其中中国在建购物中心以1680万平方米体量占其中一半以上。中国购物中心发展委员会主任郭增利曾之言,这一数据略显保守,估计有70%“相对过剩”。
“目前国内综合体项目融资成本在8%-12%,而国外多数在3%-6%”,陈劲松指出,除了体量大,国内综合体开发运营还有5大痛点,其中就包括融资成本高,因此使得开发商失去了持有物业大幅增值的机会,此外还有招商、销售不统一、后期运营增长乏力、人才缺乏等多个短板。
在这些痛点之下,综合体还将集中放量,这未来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呢?这么大的体量有没有问题?对此,陈劲松表示,它未来一定是没有问题,也就是说长期没问题,但中期有一些问题,短期就有很大的问题。
一二线城市综合体主题性和兼容性将会更明显
陈劲松解释,未来城市人口全部集中在城市,所以城市综合体是未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的解决方案。“以前北京四环刚通车的时候全北京的人都说修宽了,因为没见到车跑,而现在大家都觉得不够,这同样是综合体的问题”,陈劲松表示,深圳曾在20年前说裙楼泡沫,招商都招不满,但现在也完全不同了。
未来城市综合体发展,在陈劲松看来,一是地产与金融的结合,REITs将使地产从纯物业开发转向资产证券化;二是城市综合体的城市功能公共化;三是一二线城市综合体的主题性和兼容性将会越来越明显,即已经出现的奢侈平民化;另外,三四线城市综合体的建筑地标性和业态复合性也将越来越明显,就是步行街、购物中心、商务会议、旅客集散,包括城市居民消费和小镇消费的聚集,商务消费和旅游消费的聚集。
北京三里屯Village总建筑师罗建中则提出,消费者对于城市身份、个人身份认同需求越来越强,未来综合体对于城市历史文化、个性化尊重越来越重要。罗建中认为,城市改造不单是房地产改造,也是城市经济“火车头”改造,深圳新建的综合体便要考虑这些人群和此前白领、工人有什么不同,如何更好地发挥功能,吸引他们进入综合体居住、工作与消费。"
而在开发和招商、运营阶段,要解决综合体如何度过明天的问题,则必须尊重资产市值和生命周期,实行策划、招商、销售、运营一体化,即是要整体考虑物业类型组合、开发流程、团队搭建及后期合作资源管理,陈劲松表示。
■嘉宾观点
融资难现金紧综合体有五大“痛点”
世联地产顾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劲松:
中国式综合体有五大痛点。痛点一是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退出成本高,具体表现在目前国内综合体普遍的筹款来源和方式,一是来源于定金和预付款,占比25.6%,也就是说销售依然是最主要的来源;二是自有资金、自筹资金;三是国内贷款。而自有资金和自筹资金相当一部分来源于信托,来源于短债长投。这使得目前综合体的融资成本达到15%-20%,而租金回报远远达不到。
第二个是受限于开发阶段的现金流压力,很多项目失去了享受持有物业大幅增值的机会。世联把上海恒隆广场的商业和写字楼历年的平均租金画出曲线显示,7年时间写字楼的租金涨了1倍,而商业部分的租金则涨了5倍。
第三个是传统商业开发模式的主力店占比大,严重制约运营后期价值增长。比较万达模式和华润模式可以看到,他们的租金相差很大,其中万达的主力店高达70%,而华润基本上不到40%,其中华润的租金越来越高,而万达想提高租金很困难,一般来讲主力店签约的周期是10-20年,这在短期没有办法调整。
第四就是招商和销售不联合,销售市场表现差异大,卖商铺成为很多开发商的救命稻草,但这个卖没有经过策划,也没有经过招商,更别提运营,这样使得消费者、投资者竞争太多,已经开始大打折扣。而经过策略以后的卖和不经过策略的卖,结果相差非常的大。
而第五点就是综合体人才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