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千亿俱乐部”竞争白热化 地产新势力异军突起

   2013-05-16 时代周报5600

  

  史上最为严厉的调控仍在持续,市场风云变幻、跌宕起伏,房企界三大集团显著分化,拉开了混战。

  在地产奥斯卡的舞台上,它们在本色表演,用实力说话。这场较量里,有愈演愈烈的洗牌战、争夺战,也有抱团取暖的合作……当然,除极少数被淘汰出局外,房企的整体生存能力得以锻炼。

  千亿军团竞争白热化

  第一集团军依旧是万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0002.SZ,以下简称“万科”)、绿地、保利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600048.SH,以下简称“保利”)、中海地产、恒大地产(003333.HK)、万达集团。与去年相比,房地产企业的销售金额排名上略有变化,但千亿俱乐部是个全新的关键词。

  继万科2012年全年销售额突破1400亿元以后,连续3年超千亿元之后,绿地集团和保利地产正式跻身“千亿俱乐部”,中海、恒大、万达等房企则紧随其后,年度销售总额均超过900亿元,与千亿俱乐部只有一步之遥。

  从百亿到千亿,万科用了5年。而从千亿元到两千亿元,万科将时间设定在2014年。虽然,万科依旧是老大,但随着千亿俱乐部的扩容,老大万科的优势已经不太明显,千亿军团的竞争白热化。

  强者恒强,千亿俱乐部扩容就证明了这一点。但是,事实也证明着千亿定律的存在:即破千亿后成长速度会慢下来。万科也逃不出这个圈。2010年的销售增速为70.55%,2011年减至12.37%,2012年(前11月)仅9.88%。

  “万科的体量很大,按现在的发展速度看,有些困难。我的看法是最终能实现,但不会那么快。”一名深圳券商地产分析师说。

  不过,万科也正在努力捍卫自己行业老大的地位。从收购香港上市公司南联地产,到B转H股的方案出炉,万科在搭建海外融资平台、剑指国际市场,不遗余力地巩固江湖地位。

  不过,尽管霸主之争愈演愈烈,但龙头之间的关系已由过去的竞争演变为错综复杂的竞合,顺应时势的抱团取暖也成了其聪明之选。去年底,绿地与万科联手以54亿元夺得上海地王就是典型个案。

  奋起直追的保利将两千亿元的目标定在了2020年,“保利擅长弯道超车。”

  一位资深地产分析人士称,在行业最为艰难的2008年、2011-2012年上半年,保利地产均实现了高速增长。

  而其既拥有得天独厚的央企资源背景,又遵循高周转高杠杆的市场化运作方式,使其兼具了万科规模化和中海“会赚钱”的特征。

  恒大的土地储备是全行业最多的,而且拿地成本远远低于万科。

  截至2012年12月31日,恒大的土地储备达到1.4亿平方米,成为首家土储过亿平方米的上市房企。同比去年的1.37亿平方米,增长了2.4%。在购地成本上,恒大2012年的购地成本为724元/平方米,2011年则为616元/平方米,每平方米增加了108元,但与万科2790元/平方米的土地成本相比,还是便宜了不少。这也与恒大扎根二、三线城市的战略有关。

  从恒大拿地区域来看,2012年新增的47个项目中,位于二线城市的有13个,位于三线城市的达34个。

  中海地产超过万科登上了最赚钱房企榜首,去年营收为517.3亿元,但在净利润方面,中海地产去年达到151.6亿元,比万科125.5亿元的净利润高20%,平均2天半就要赚1亿元。

  万达带着“国际风”突飞猛进,到处攻城略地夺江山,在商业地产独占鳌头。但是伴随着其高投入、高扩张的却是其高负债率和低利润率,且其净利润的增长远远赶不上资产的膨胀规模。去年,万达资产规模膨胀至3000亿元,净利润逾百亿左右,万达净利润与资产规模的差距竟达到了30倍。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560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