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景控股重组无门 欲退出房地产主业成艰难选择

   2013-05-23 时代周报7680

绿景控股重组无门

  绿景控股可谓是A股市场最为命途多舛的一家房企。上市已有近22年,是最早上市的房地产企业之一,曾经一度风光无限。然而,其后的命途多舛:经历了数度易主,实际控制人走马灯式变换,从圈内大鳄陈宇光、吴克龄、许家印再到余斌,而公司名称也从琼能源、恒大地产、绿景地产一路改到绿景控股。近年,绿景控股采取多种措施试图摆脱地产魔咒,无论是2年前海航置业的酒店类资产借壳,还是如今依旧悬而未决的矿业投资,都可见一斑。

  不过,他的努力并未带来实质效果。“目前公司可结转的收入少,资金比较紧张,既无新增开工项目,又无矿业项目。”这是绿景控股一行高层在今年5月9日投资者关系平台上总结的最为清晰的公司现状。而公司董秘王斌也再次对外强调,公司正在逐步转型退出房地产,今年经营着力点是在销售存货的同时寻找新项目。

  事实上,从2008年至今,绿景控股的业绩就数度陷入泥淖,其年净利润亏损最大的2010年,达-4920.8万元,同比下降424%。时至2013年,这一情况并未好转,公司一季度净利润依旧亏损约315.3万元。可预见的是,公司未来业绩依旧岌岌可危。公司既没有任何新的土地储备,也无力去购买新的地块,甚至没有任何长短期借款,基本处于“断炊”的状态,后续业绩十分乏力。在矿产等新项目投资仍然悬而未决的情况下,绿景控股不久就将成为一个没有业绩来源的上市公司。

  无力购买新土地

  2006年从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的手中购得绿景控股时,“天誉系”掌门人余斌恐怕并未料到,这个7889万元买来的并不算昂贵的壳资源,会在随后几年成为一块最烫手的山芋。

  最起初,余斌或许也的确想利用这个A股上市平台大展身手。绿景控股在余斌接手后的一两年内,规模和经营状况有所起色。据了解,该公司在原有金碧御水山庄和绿景东山华庭两个项目后,又开发了天誉江南花园和绿景誉晖花园,并进军广东、广西的一级土地开发项目,甚至还有意在天津拿地。即便在房地产低谷时的2008年,绿景控股依然取得了5664万元的净利润。

  然而好景不长,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的余斌却在老本行上栽了跟头。2009年,由于无法偿还海外高息债券和贷款,“天誉系”面临着债主逼宫、破产清盘的覆顶之灾。手忙脚乱的余斌不得不将H股上市公司天誉置业的优质资产割肉转让,并希望将绿景控股这个壳卖给海航置业。

  如果能卖壳成功,那或许是绿景控股翻身的最好机会。因为根据重组方案,绿景控股将向海航置业、酒店控股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型物业资产,具体包括酒店管理公司100%股权、城建天誉100%股权、燕京饭店45%股权,预估值达18.67亿元。如果重组完成,绿景控股将会成为海航酒店业务的旗舰平台,并“专注于经营高端酒店、写字楼;受托经营管理酒店、品牌输出及服务咨询”。

  然而,事与愿违,由于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这次持续一年零3个月之久的重组行动于2011年6月以失败告终。正如绿景控股在终止重组的公告中所言:“公司的现有资产无法置出、现有业务也难以进行新的拓展、新的资产、业务又无法置入,公司发展处于两难的境地。”

  事实上,在经历了重大的资本运作偏差和卖壳失败之后,“天誉系”就此一蹶不振,余斌也基本无暇去旁顾绿景控股。失去主心骨的绿景控股数度陷入业绩泥淖,业绩一再下降。2008-2009年,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分别为5743.8万元、1519.8万元,呈大幅度下降之势。2010年,这一数据暴跌至-4920.8万元,同比下降424%。公司在2011年依靠仅有的两个项目的销售结算勉强盈利2634.8万元,不过到了2012年,公司净利润又进入亏损阶段,为-1142.93万元,比上年下降144.71%。时至2013年一季度,亏损情况并未好转,其净利润依旧亏损约315.3万元。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768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