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个人名义联合绿地在上海闸北拿地,星浩资本CEO赵汉忠的这一举动,让很多业内人士直呼“看不懂”。
当业界猜测星浩资本是否准备与绿地、复星进行“三角恋”时,星浩资本副总裁黄海滨透露,公司将启动第三期房地产基金的募集,该基金的募资规模约在45亿元-60亿元之间。据本报记者了解,星浩资本此次募集的资金或将部分投入到刚刚获得的闸北地块中,而这也成为星浩资本对赵汉忠“个人拿地事件”的间接回应。
个人名义拿地引风波
5月22日,星浩资本向媒体透露,公司将启动第三期约45亿-60亿元私募。第三期私募将分成三个产品,分别为20亿元的A类纯债权产品,15亿的B类保本浮动型基金和10亿的C类纯股权产品。三期产品具体的投资配比尚未确定。
黄海滨表示,如果加上前两期所募集的约56亿元基金,星浩资本的规模有望达到100亿元。“公司也正在尝试成立商业并购基金,用于收购星光耀基金旗下的商业项目,通过专业运营将商业项目培育成熟后再退出。”
就在星浩资本对外表示将开始第三期地产私募的前一周,即5月16日,赵汉忠以个人名义联合绿地集团以13.79亿元的价格竞得上海闸北区319街坊87丘商办地块,折合楼板价8600元/平方米。赵汉忠透露,该项目将建成上海第二个星光耀广场。
“绿地与星浩将各占该项目一半的股份。项目如何开发、运营目前还在商讨中,但该项目将主要是由星浩来操作,绿地是以投资方的身份进入的。”绿地集团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项目仍然属于公司。拿到土地资料的时候时间有些紧,以个人名义拿地速度要快一些。”星浩资本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尽管如此,赵汉忠以个人名义联合绿地拿地的做法,多少有些令人费解。
“地产私募作为资金的受托人,定位应该更加清晰,地产私募基金的管理者究竟是基金的股东还是专业的管理人?如果是管理者的身份,对外进行的投资应该向股东进行申报后,再以公司名义进行投资。”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界人士表示。
“赵汉忠一直想把规模做大,所以投资的路子有时看上去有些让人费解。但对于绿地和星浩资本的股东复星来说,也希望看到赵汉忠能闯出一番成功并可复制的经验。如果项目赚钱,绿地是以投资者而不是开发者的身份受益;如果项目发生亏损,也并不完全亏自己的钱,同时也说明该模式可能存在一些缺陷,今后应该尽量避免。”易居中国分析师薛建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