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和政府打不需要的交道”
在地产圈中,恒隆地产董事长陈启宗是个“另类”。他总是独来独往于香港与内地之间,SOHO中国的董事长潘石屹曾在微博里形容他——“左上口袋永远插着七八支笔和一个小录音笔”。
他敢骂人,也敢于自嘲。“我老骂别人是傻瓜、笨蛋,其实我自己才是最大的傻瓜”。恒隆坚持“零负债经营”,别人像兔子一样快速扩张,恒隆却像乌龟一样每年只做一两个项目。陈启宗话锋一转,“做商业房地产,兔子一定死,乌龟一定赢”。
对于这两年来在中国兴起的商业地产浪潮,他在近日接受记者专访时,提出了一系列激烈的观点加以抨击:“中国大部分的商业地产项目都是垃圾”,“18个月之内盖好的商场绝对是垃圾”,“全国有水平的商业地产开发商只有6家”,等等。
陈启宗有批评同行的本钱。现年64岁的陈启宗已执掌恒隆20余年,经历过几轮经济周期,踩准了几次 “低买高卖”,被市场称为“熊市捕手”。他自诩为赚长期的钱。
恒隆地产2012年营业收入达73.72亿港元,其中租金收入占比超过八成,股东应占净利达83.95亿港元(含物业增值部分),市值超过1300亿港元。
近十年来,陈启宗每年都在恒隆地产财务报告中亲自撰写“致股东函”,一些投资者甚至将其与巴菲特的“致股东函”相媲美。
在今年的“致股东函”中,他用很大篇幅谈了地产商与政府的关系。他说,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贪污现象可能比西方发达国家更普遍,因此要更谨慎明智地使用“政府关系”,绝不能为达成交易而放弃道德原则。
记者:恒隆地产在2012年初提出“只选好的,只做对的”作为公司主题。如何理解?
陈启宗:这是恒隆的中心原则,从把握市场时机、选择地块位置、进行建筑设计到运营项目及培养和发展人才,一切都以它为依据。每一步都坚持走对,才能成功。
三年前,我们在香港大概还有200亿元的物业单位没有卖。之后,我们陆续卖了几十亿元。到现在,还有250亿元的单位——因为物业升值了。
1994年我们就决定在香港只做高端房地产,不做一般房地产。另外,我们几次买地都是在最低潮,卖房子是在相对高潮。
1999年-2000年,香港最便宜的地几乎是我们买的。到现在为止,单个项目赚钱最多的土地也是那个时期买的,比如“君临天下”一个项目就赚了200多亿港元。
而从2001年到现在,我们没有在香港买地,而是转到内地发展。2004年时,大家都抢着去一线城市,我们却去二线城市。那时没人看好二线城市,天津、济南、沈阳、无锡等。没有竞争对手,才有便宜的东西买。其实我们对每个决定都是小心谨慎的,做对的决定,加起来就是很好的结果。
记者:企业都想做对的决定,但要做到很难。
陈启宗:事先很难知道对错,事后才知道,只能在过程中尽力而为。
现在中国在大发展期,老话讲“草莽出英雄”,但大发展期也是大过渡期,很多草莽英雄过不了五年、十年就没了。短期很威风,赚短线钱,那都是小见识。只有不断做正确的决定,才能有持久的成功。但现在很多人不这样想问题,都想赚快钱。
其实,读过经济史的都知道“乌龟和兔子”的故事,短线看,兔子威风,乌龟傻瓜;长线看,兔子一定死,乌龟一定赢。
恒隆现在一年才做一两个项目,一个项目能给我们增加3亿元的租金收入,进展好像很慢。但是,时间会证明复利的厉害。恒隆在上海的项目运营12年,达到了40%的年回报率。每产生100元的租金,84元进我的口袋。
在上海之外,恒隆还有800亿元投资。五年完工,十年运营,按照20%的净收益计算,15年后,每年产生净利160亿元。再加上上海恒隆项目每七年收益翻一番,15年后,恒隆每年纯租金的净利就是400亿元。但是,国内没有人算那么长。这就是乌龟的故事,也惟有乌龟能做到。做商业地产,最后绝对是乌龟赢。
记者:企业如何抓住反经济周期的机会?现在内地持续房地产调控,恒隆是否会买地?
陈启宗:没有熊市,何来英雄?英雄就是别人都死掉,你活下来。只有在熊市来临时,才能买到便宜的土地。这样下来,才会成功。做生意要心如止水,安静得像睡着了,但内心是灵敏的。该动的时候,要动若脱兔,重拳出击。
在一个周期里,我能拿到一块地就很满意了。2007年-2008年是50年一遇的大周期拐点,我买了两块地——无锡的第二个恒隆广场和大连项目。过去这两年是一个小周期,我们最近在武汉又买了一块地。没有熊市,就不去买地。如果因为有钱就去买东西,那一定是个大笨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