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力地产(02777,HK)出现在中国证监会日前公布的内地新一轮IPO申请终止审查名单中。这意味着,这家6年前就筹备回归A股的房企,在经历3次折戟之后,梦想再度落空。
针对终止原因,《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6月6日)致电富力地产公共事务部公关主任叶颖文,她表示要了解情况之后才能回复。
去年2月证监会披露的IPO申报名单中仅有的3家房企,与富力地产一样,首创置业(02868,HK)此次也选择了终止审查,大连万达商业地产的上市进程则同样没有时间表。种种迹象显示,房企在内地IPO的闸门仍将紧闭。
北京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房地产专家韩世同对记者表示,房企不一定非要选择在IPO上融资,毕竟现在的融资渠道也很多,如基金、私募等。“关键是看,这些房企能否像银行和基金一样,能保障足够的回报和收益。”
回归A股梦碎
于2005年7月登陆港交所的富力地产,在H股上市不到两年,就叩响了A股融资之门。
2007年4月,富力地产董事会决议,拟配售及发行不超过4.5亿A股,但出师不利;次年5月,该公司再次发起冲击,却兵败于国内房地产调控;2010年5月,富力地产股东大会通过将发行A股计划有效期再延长1年的决定,这已是其第三次延期;直到去年2月,富力地产与首创置业及首次闯关IPO的大连万达商业地产一道,共同出现在证监会披露的IPO申报名单中。然而直到现在,3家公司都未能如愿。
“就富力地产而言,是否一定要通过IPO到A股上市,这是需要考量的。”韩世同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富力地产本身已在H股上市,同样的资产结构在两地上市虽有先例,但多是如中石油一样的大国企,富力地产这家民企如果再发(行)一次,“怎么发?拿什么发?”
此前曾有传言表示,富力地产或将商业地产业务单独拆分上市。但这一说法遭到该公司联席董事长张力的否认。
无论如何,此次IPO计划落空后,富力地产不得不开拓更多的融资渠道。数据显示,过去两年,富力地产净负债与权益比率保持在86%上下。自2007年以来,该公司的负债率更是几度超过100%。相比之下,2012年上市房企的平均负债率不足70%。
“主要是在商业地产领域拓展得太猛了。”韩世同说,富力地产多数商业地产是直接出售,这种方式的增值空间相对于自己长期持有,并不是最大的。此外,在商业地产领域,富力地产,主要是做酒店和写字楼,被认为最有价值的商场却极少涉足。
事实上,上述情况对于富力地产来说,也有难言之隐。该公司董事长李思廉曾表示,富力地产开发的商业,大部分会出售,“因为中国的资金结构不利于大家长期持有,不像香港。国内借的钱都是3年就要还的,不还的话,资金的收入支撑不了,所以还是要卖。”
资料显示,2012年,富力地产的融资成本达到15.02亿元,较2011年的11.39亿元上升32%。
融资渠道待开拓
去年2月1日,证监会公布的《发行监管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报企业基本信息情况表》显示,富力地产、首创置业、大连万达商业地产3家房企位列其中。前两者属于港股上市公司回归A股,后者为首次上市,然而现在看来,它们的命运殊途同归。
对于终止A股IPO进程,首创置业方面日前向媒体透露,主要是因为目前房地产企业A股IPO的确很困难,形势很不明朗。
大连万达似乎作了不同了选择。该公司以6.75亿港元(约合5.4亿人民币)成为恒力地产第一大股东。大连万达董事长王健林也坦言,万达在香港购买上市公司等举动,都是为今后寻找另一条出路做储备,不过究竟走哪个方向,还要看下一步的政策。
种种迹象表明,房企在内地IPO的闸门仍将紧闭,无论是富力地产、首创置业,还是大连万达商业地产,上市之路遥遥无期。
在此情况下,不少来自内地的房企已经将融资渠道瞄向了海外。继去年年底旭辉控股集团破冰后,截至目前,包括广东龙光地产、五洲国际、重庆协信集团在内的6家内地房企已经提交了上市材料,预计分别在今年二季度和下半年完成H股上市。
在韩世同看来,尽管内地IPO闸门未启,但现在的融资渠道依然很多,比如基金、私募等。“其实富力地产的角色应该逐渐由‘开发商’向‘运营商’转变,向基金、金融这块去转化。为什么银行能融资,基金能融资,它们可以保障回报和收益嘛。那么你开发商是否也能够保障人家的收益呢?这样你也应该能够融资。为什么非要在IPO上融资呢?”
他表示,发信托就是一个不错的方式,发信托相当于把部分收益权出让了,大家也分享你的收益。“这种资金的可靠性更好。银行借款能够借十年八年吗?可能三年就得周转,不是住宅的话,三年怎么能收回来(收益)呢?”他认为,除信托之外,合作开发也是不错的方式,如果真有好的项目,完全可以跟一些国际资本合作,解决融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