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数年结构调整,绿地的业务版图已呈三足鼎立之势。登陆港岛非为短期融资,更是其大举扩张海外的前奏
5月12日,绿地控股集团旗下高端商务酒店品牌“铂骊”在德国法兰克福正式挂牌营业,绿地自主酒店品牌正式登陆欧洲。
完成绿地酒店业务欧洲第一单后,绿地控股集团董事长张玉良没有休息多久,就继续自己在欧洲数国的辗转行程,十几天后才回到上海。对他来说,法兰克福只是繁忙行程中的一次小憩。
张玉良很忙。从年初公开上市消息以来,绿地以令人震惊的速度完成了与香港资本市场的对接。从年初他第一次公开宣称,要将酒店及海外业务打包香港上市,到与盛高置地完成借壳协议,绿地仅耗时半年。这半年中,绿地的海外业务遍地开花:济州岛项目开售,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地的业务即将落地。
鲜为人知的是,在整个绿地体系中,地产业务并非最为突出一块。自2009年,张玉良一直潜心布局,用五年时间打造绿地集团的业务框架,能源、金融和地产,目前已呈三足鼎立之态,综合实力在上海一众国企中排名第三。登陆港岛,并非为短期融资考虑,而是绿地的海外通道已经打开,扩张的时机已至。
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sourcename="本地文件" src="https://static.shangchan.cn/file/upload/201409/25/13-08-17-83-1.jpg" />
登陆港岛
绿地筹备上市的速度,就像它盖楼的速度一样快。
2013年5月8日,上海盛高置地(控股)有限公司(HK.00337,以下简称“盛高置地”)与绿地控股集团(“绿地控股”)联合宣布,绿地控股将通过其在香港注册的全资子公司,以总共约30亿港元的代价,认购盛高置地增发的普通股及无投票权可换股优先股。交易完成后,绿地控股将持有扩大股本后60%的股份,盛高置地将更名为“绿地香港控股有限公司”,现有大股东董事局主席王伟贤将为第二大股东。
在此之前的4月19日,盛高置地已经停牌。
与另一家商业地产巨头万达相比,绿地的上市之路更为平坦。万达在今年更早时候借壳,启动了上市进程,但此前却经历了两轮私募、整体上市遇阻、院线板块A股排队等波折,而绿地高层告诉《财经国家周刊》,绿地和盛高置地接触的时间“也就半年”。
房产咨询公司CRIC在今年一季度评出的房企十强中,绿地和万达是最后两家未上市公司,剩余8家均在香港上市,其中万科与保利均有A股、H股两个资本平台。
能以未上市公司跻身十强,显示出绿地的实力,也更凸显出登陆联交所的重要性。绿地公告称,此次交易之后,上市公司将拥有更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资本平台的优势也会进一步发挥。上市公司将成为最具有竞争力的中国房地产企业之一。
公开资料显示,盛高置地主营中高端住宅、城市综合体及高端旅游地产,其与绿地同出自上海,目前进入国内10个城市,拥有近470万平方米土地储备。
根据张玉良此前公开说法,绿地准备将海外及酒店业务注入壳公司。“这只是开始的设想,哪些资产装进去,装多少,还没最后确定。”绿地人士说。
加速出海
绿地上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其加速出海奠定坚实的资本后援。正在调整地产架构的绿地,其商业地产的比例在逐年提高。2012年中,张玉良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专访时首度提出,在两年内将绿地的商业地产比例调整到40%-50%。这会在某种程度上牺牲掉利润及回款速度,也是绿地出海的最直接动因。
从今年年初的房企融资情况看,包括融创、绿城、碧桂园在内的众多内地房股均有融资动作。CRIC分析师朱一鸣认为,房企目前最普遍的做法是银团贷款及发行票据和债券,融资成本一般不超过10%,远低于内地信托、基金等15%以上的成本。从长远看,绿地也需要这样一个海外平台。
此外,海外的金融产品也更匹配绿地的商业地产战略,因为当前内地的融资方式并不适用于商业地产,如银行贷款、信托和债券等,均有贷款期限和回报率或公司控制权的要求。而在更为成熟的西方地产市场,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可看做为商业地产量身打造的融资方式,却在中国遭遇难产。绿地奔赴香港则可化解这种尴尬。
“香港是最好的窗口,绿地要成为高度国际化的公司,必须走出去。”绿地人士如是说。
不少房企如万通、万科、首创等,均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走出去”,但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认为,绿地的实质动作其实更大,“它在韩国济州岛的项目早就开始卖了。”这个占地1000亩的旅游度假大盘,是目前中韩两国最大的地产合作项目,韩国总统李明博曾在去年出席了该项目的签约仪式。
除了韩国,绿地的触角已经延伸至欧洲、澳大利亚等地,涵盖酒店、住宅等多种业态,扩张速度惊人。“利用中国市场资源实施全球化战略”是张玉良一贯的理念,全球化不仅意味着更长期的收益,也带来实在的眼前收益。 2012年起,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境外旅游消费国。所以绿地出海的第一选择是移民群体较为青睐、中国游客及留学生较多的国家及城市。“这是一种既符合市场需求和趋势,又能够发挥企业优势,并且风险可控的商业模式。特别在国际化初期。”张玉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