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商业地产响起“警报声”:体量超香港 自持比重少

   2013-06-19 云南信息报4240

  面对一块诱人的蛋糕,第一个吃到蛋糕的人,无疑是抢到先机者,到后面抢的人多了,那么机会就变少了,尤其在蛋糕没有变大的情况下。

  这一分蛋糕的理论,用在目前正在井喷式发展的昆明商业地产领域,同样适用。最初,甚至把时间跨度拉到10年前,昆明都还只有一个城市商业中心,昆明人购物休闲的不二选择,当然是三市街商圈。

  2005年左右,城市外扩,北辰财富中心崛起,广福路有了世纪城和新亚洲体育城,再以后南亚风情·第壹城改变了南市区市民的生活方式,这些还只是开始,未来这几年,还会有很多代言区域的城市综合体出现。

  对于市民来说,这是一件让生活更便利,品质更高的事情,但是在城市居民没有快速增加的情况下,如果还遇到诸多商业综合体千城一面的现象,那会让整个城市商业很受伤。

  这不是杞人忧天,市场已经在以自己的形式释放着信号,本篇,就让我们来看看昆明商业地产已经响起了哪些警报声。

  警报1

  体量超香港

  1999年世博会时,以写字楼为代表的昆明商业地产有过一个蓬勃发展期。最近两三年,昆明商业地产又开始新一轮的“井喷”式发展期,最直观变化就是商业体量猛增。根据一个数据显示,2011年,昆明人均商业面积接近2平方米,这个数字超过了很多一线城市,包括深圳(楼盘)、香港。近期,某商业机构又对外公布数据,未来昆明将会有“1972万平方米商业”相继入市,以700万区域人口来算,人均商业占比接近3平方米,这个数据直超发达国家人均商业占比。

  你可以说,昆明是旅游城市,会有发展后劲支撑,但是说总归说,这些商业体量上市后,如何存活下来才是关键。

  警报2

  自持比重少

  商铺全部销售,带来的问题就是商家单打独斗面对市场,难以拥有聚集大商圈人气的先天不足。这两年,商业地产多了,投资者挑剔了,商业地产全部销售者少了,于是出现了自持商业的模式,尤其在城市综合体建设中,很多项目都打出自持概念吸引投资者。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约有七成商业项目自持比例达50%以上。顺城100%自持,去年3月份进入试运营的南亚风情·第壹城自持占到75%,西山万达广场自持占到90%以上。这个数据是本地品牌房企和国内知名商业地产企业自持商业的比例。

  越是高的自持比率,越有利于后期的招商运营。但现实是,除了大品牌房企,更多的本土房企的还是大量销售着商铺,有些房企对商业的自持比例甚至不到50%。在这种形势下,这些自持比率不高的商业项目不仅难以和大品牌房企的商业抗衡,而且面对商业地产竞争的激烈,自身也没有竞争力。

  警报3

  价值被透支

  “一铺养三代”曾经是不少投资商铺人士的黄金守则,但这两年商业地产体量大释放同时出现的是股市不景气,引发了住宅和商铺投资热潮,使得商铺的价格被翻倍推高。

  以目前人气尚不足的呈贡新区某社区临街商铺为例,2009年以8000元/平方米的单价热销市场,到了2011年,这些商铺价格已经涨至3万元/平方米左右,租金为120元/平方米/月,在入住率和人气并不足的区域,这样的租金要赚回经营成本并不容易。

  在昆明主城区,目前城市综合体商铺的价格在5-10万元/平方米,社区商铺价格也在3万元/平方米左右,纵然如此,频频有商铺推出即售罄的火爆情况出现。

  商铺售价高,投资者要保证收益,只有提高商铺租金,而新片区商铺则面对着一个养商期,一旦租金过高,租商铺者就面对着收入与投资之比失衡的问题,于是租金和售价倒挂的问题也就出现了。业内专家称,商铺的投资价值在销售时已经被透支了一部分。记者调查时也发现,一些新建社区内临街商铺空置率高,或是这方面的原因。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424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