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百货首次公布“进场费”:中百集团主动清理2亿

   2013-06-22 21世纪经济报道4010

  商超进场费整顿之风吹了一年半,少数企业主动清理,更多企业选择继续“潜规则”。

  6月18日,华中地区上市公司中百集团(000759)董事长汪爱群对媒体透露,中百集团在2012年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2.05亿元,较上年同比下滑23.12%。而这其中,公司主动停止向供应商收取的进场费收入至少超过2亿元。

  这是国内大型百货零售公司首次公布“进场费”这一颇为敏感的收入情况。2011年底,商务部联合发改委、工商总局等五部委发布了《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方案的通知》(下称:《通知》)。其中,“根据有关规定零售商可以收取促销服务费。在以上费用之外,零售商向供应商收取的其他所有费用均应纳入清理之列。”

  主动“斩断”进场费而使得业绩受到拖累的中百集团,似乎是同行中的一个“异类”。国内一家大型百货集团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不仅是百货公司,超市、便利店等零售渠道目前仍都有进场费的说法,且十分常见。

  “进场费有些是以钱的方式支付,有些则是这些商户所提供注入的资源。”该人士指出,“这本来就已经形成了一个生态圈,企业们和监管部门其实都知道现在的情况,但很难"一刀切"处理”。

  中百集团主动清理

  在全国范围的商超进场费专项整治中,国企背景的中百集团是个积极的响应者,公司管理层也一直都热衷宣传这一点。

  汪爱群表示,在国家有关部委要求禁止零售商向供货商收取与经营无关的相关费用的要求下,“应该说中百是执行最积极、最有力度的。”2012年年报中,中百集团的营业收入同比大涨了约18.4亿元,而在净利润方面却意外减少了约6167万。

  其中,突然被斩断的进场费收入被指影响巨大。中百集团方面指出,公司正试图开拓创新经营,实现企业内涵式增长,加快由收费盈利模式向扩大商品进销差价的盈利模式转变。

  中百集团董秘杨晓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减免进场费一事确实是对公司利润有一定影响的,毕竟有很多费用都不再收取了。国内别的同行执行得如何,我们不清楚,但至少中百方面自这个文件颁布以来一直执行得比较好。”

  据记者了解,进场费是零售业日常操作之下的普遍“潜规则”。作为占据一定品牌优势和渠道资源的零售商,在和各色品牌的供应商进行谈判周旋时,常会堂而皇之地收取一笔不菲的资金,以保证供应商能够进驻商场并获得客流较好的店铺位置。

  上述百货集团内部人士介绍称,零售商收取的进场费可谓名目繁多,其中相当一部分甚至与实质性经营关系甚小。在一定程度上,这部分费用增加了供应商的供货成本,最终可能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零售商利用市场优势地位,向供应商收取的合同费、搬运费、配送费、节庆费、店庆费、新店开业费、销售或结账信息查询费、刷卡费、条码费(新品进店费)、开户费(新供应商进店费)、无条件返利等均属于违规收费。”前述《通知》明确指出。

  进场费的存在和收取的高低,已经直接影响到各家供应商的热情,以及百货商的实际销售。数年前,国内3C零售卖场的两家死敌国美电器与苏宁电器,便一度拿取消进场费大做文章,国美以每年放弃数以十亿计的进场费迎战苏宁。

  进场费禁而不止

  尽管国家有关部门联手整治进场费,然而在实际的招商销售之中,进场费这种灰色的商业模式仍旧禁而不止。

  “这种模式本身就在零售行业存在了很多年,不可能说取消就全部没了。尤其是上市公司,其营收模式当中,进场费的利润贡献还是相当重要的。可以说,坐地起价收取进场费,本身就是不少零售商盈利模式的一部分。”前述内部人士表示。“同时,这也是多年来企业处理和供应商关系中总结出的一个相对高效的办法。”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一家企业如果进场费一直保持比较高的水平,可视为这个企业在行业当中议价能力更强、更受欢迎。一个大中型的百货商场,排队希望进入的供应商不计其数。没有这种相对公平的选择标准,如何来调节供应商关系?每个商场的位置都是有好坏之分,不同价码才能区别不同位置。”

  该内部人士还表示,当初监管部门提出整顿进场费,其实也就是象征性找了几家企业罚了一些钱,有些甚至是企业自己认领的罚金。如今高调宣传的中百集团本身是国企,或许有“政绩”上的诉求。“从整个行业层面来看,实际并没有太大程度减轻原本的情况,对此业内和政府都心知肚明。只是风声紧时大家当心一些罢了。”

  当然,强势收取进场费的百货经营者,也会允许“列外”的存在。比如,在与部分更强势的外资奢侈品品牌、或人气火爆的餐饮品牌谈判时,经营者甚至不得不“倒贴”进场费,以求引进该品牌。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称,大型百货对奢侈品大牌的扣点一般不会超过20%,相关其他收费也较少,而非奢侈品类的产品扣点往往高达30%~40%。一些奢侈品品牌甚至会要求商场按其指定要求装潢,并免收装修费,或者要求商场直接对进驻的商品进行买断销售。而这些看似苛刻的要求最终大多都被一一满足。

  杨晓红坦言,这些大牌引进是需要长时间谈判的,其中减免租金甚至一定比例的反向补偿都实际存在。“毕竟,这些知名品牌的影响力巨大,一般的常规办法很难引进来,所以企业不得不采取非常手段进行培育。”

中百集团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401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