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朗诗集团花费8 .63亿港元收购香港上市公司深圳科技63 .4%的股权,成为了中小型房企赴港“买壳”的先锋。在香港,该类“壳资源”有很多。据克而瑞不完全统计,一年多来,已有七家知名内地房企“借壳”赴港上市。
一年多来 7家房企赴港借壳上市
上周,朗诗集团收购香港上市公司深圳科技63.4%的股权,成为又一家赴港买壳的内地房企。第二天,恒力地产特别股东大会通过一系列提案,其中包括公司改名为万达商业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为万达“借壳”恒力画上句号。
与之前赴港“买壳”的多家业内巨头相比,朗诗置业的规模偏小。而在内地,比朗诗规模更小,同样渴求资金的非上市房企还有很多。其中,深圳科技在去年剥离部分资产后,其总资产在10亿港元以内,同之前被收购的公司相比,属于“小壳”。
克而瑞分析师戴成路分析指出,去年5月,招商地产率先通过收购东力控股来“借壳”赴港上市。此后去年下半年开始,内地房企陆续“借壳”,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据克而瑞不完全统计,一年多以来已有7家内地知名房企“借壳”赴港上市。以万科为首的龙头房企掀起了借壳香港的新热潮,如金地、万达、绿地等房企纷纷加入赴港借壳大军之中,房企打造“双平台”的做法已渐成趋势。
在赴港买壳曲线融资的热潮当中,万科成为众多房企利用香港壳曲线融资的先锋。今年3月,刚在香港成功借壳8个月的房企龙头万科宣布通过香港万科发行8亿美元5年期定息债券,此举是万科5年来首次从公开市场融资,且该笔债券年利率仅为2.7%,资金成本之低让同行惊羡。
地产调控是主因?
戴成路分析指出,从企业角度来说,香港不但提供了融资平台,也提供了向海外扩张业务的平台。“国内的宏观、金融及行业环境,正逐渐让越来越多的游戏参与者们向外行进。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讲,这种现象也可能是一个福音,不论是从壳公司的股价飞涨及未来的股息分配来说。”
早在2010年,当年4月份出台的房地产新“国十条”政策中就明确要求:对存在土地闲置及炒地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商业银行不得发放新开发项目贷款,证监部门暂停批准其上市、再融资和重大资产重组。实际上,这是完全停止了房地产IPO再融资。
地产经济学家邓浩志认为,在IPO停止的情况下,房企只能在外寻求上市融资的渠道,相对于在美国等国家买壳上市,房企赴港借壳上市就容易且方便多了。
现在,从政策上看,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楼市调控政策,对预售证发放的控制相当严厉,这严重影响了房企的资金回笼,使房企资金来源的渠道进一步收窄。另一方面,房企A股上市融资渠道依然不通畅,大量到期短债需偿还,债务结构亟待优化以缓解资金压力。
同时,如今内地土地市场持续火爆,房企在土地市场上比拼的就是融资能力。中原地产数据显示,截至5月,今年万科、恒大、富力、华润等十大标杆房企融资额度已达380亿,接近2012年全年413亿的融资额,与2012年下半年的融资额151.6亿相比上涨150%。而且下半年土地市场供应放量,房企迫切需要募资来买地以补充土地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