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盈利模式不明确 养老主题地产始终雷声大雨点小

   2013-07-02 金融投资报7350

  早在十年前,四川便已出现“养老地产”的雏形,依托于过去的优势,房企、险企、央企争先下海,都想分食老龄化时代的“蛋糕“。但由于盈利模式不清晰,回收周期长,后期风险高,养老地产始终雷声大雨点小,实际参与投资者凤毛麟角,至今未能出现一个可做标杆的本土养老地产项目。

  在被称为“养老产业元年”的2013年,无论是新晋投资抑或带着“养老”名义出街的地产项目比例均有明显提升。资本寻找合作途径,险资注重培养产业,房企则更在乎具体的操作模式。养老地产是否真的已经到了一个爆发期?各利益方又如何衡量自己在这个领域中的地位与优势?真正行之有效的盈利模式又是什么?

  项目现状:挂“养老”卖地产

  在5月19日举办的2013中国房地产“新格局”论坛中,位于攀枝花市红格镇的红山国际社区一举斩获“2013国际最佳生态养老地产项目大奖”与“2013中国房地产人居环境最佳范例金奖”,在养老方面备受肯定。为此,记者对项目进行了咨询,结果却出人意料。据售楼小姐介绍,虽然商业配套齐备,但其他所有与养老有关的服务与医疗设施,均“尚未投建”。对此,其解释道,社区主要的功能是以养生养老为一体的生态资源型旅游度假开发区,在养老板块仅主打40平方以下的小型套房。医疗方面,目前老年人如果要看病,可以乘坐免费的社区巴士去镇上的红格医院。然而,如此单薄的配套显然与养老地产的初衷背道而驰。

  事实上,像红山国际社区这样的挂“养老”卖地产的情况并非个例。近日来,各种关于养老地产项目的“首个”不绝于耳,如“西部首个养老社区”、“成都首个可售专业养老地产项目”、“西南首席五星孝老院”……但从记者走访多个运作中的养老地产项目情况来看,配套不全、土地产权不清晰等问题在多个养老地产项目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养老地产,重点是养老还是地产?思源经纪市场研究总监孔祥虎强调,真正的养老地产必须围绕老年人的健康、医疗、护理、文化、休闲、娱乐、园林,提供完善服务的地产项目,有别于旅游地产和养生地产。养老地产最重要的界定标准在于服务,而不是地产本身,地产只是养老的载体。从这个意义而言,成都及四川市场上定位养老型的楼盘,主打的依然是产品,仅是在产品的市场细分上倾向于老年人居住,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养老地产项目。

  今年4月,位于崇州九龙沟的桃源溪谷正式以养老地产项目出街,其开发商崇州鸿乐福利地产董事长徐良也对记者道出了行业无奈:养老地产消费群体的特殊性要求投资者在建造老年社区时,要投入比普通住宅项目更多的资金。老年社区的配套设施要求较高,成本比普通商品住宅社区要高出30%-50%,对企业来说是很重的负担。政策中对于每个床位每月100元的补助,即使能够顺利兑付,在实际的前期运营中往往也是捉襟见肘。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735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