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平:成都商业地产高手如云 传统卖场不能坐以待毙

   2013-07-02 成都商报7900

  6月26日,中国商业地产联盟秘书长王永平,在微博上“秀”出了他考察的一些商业街区:万象城、宽窄巷子、东郊记忆。在他看来,这些商业街区做得非常出色“很成都”。作为2013中国(成都)商业内街高峰论坛特邀嘉宾,王永平在主题演讲中阐述了对中国商业地产的观点和思考。期间,他接受了记者的专访,谈到中国商业地产面临的挑战、成都商业的机会和风险、传统卖场如何应对电商模式等话题。

  谈成都商业

  供应量大,高手如云

  记者:我们知道,你来到成都后去看了很多商业街区,在你看来,成都的商业发展如何?

  王永平:成都和沈阳的商业都值得关注,原因有二:第一、成都商业供应量很大,综合体、写字楼、社区商铺都是如此。2013年,国内许多城市的商业地产开发出现井喷,中国7个城市(成都、天津、沈阳、重庆、武汉、广州和杭州)位列全球十大最活跃购物中心开发市场,其中成都以290万平方米位居首位(据世邦魏理仕最新研究报告)。第二、成都聚集了很多“商业高手”,譬如,恒隆、中粮、九龙仓、华润、凯德。成都有这么多综合体、购物中心,尤其要强调创新。

  记者:这些商业,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王永平:做商业不能杀鸡取卵,要放水养鱼。这次我考察的商业中,东郊记忆给我印象最深。第一是创新性,以音乐为主题,艺术氛围够。第二是设计很人性化,与周边的环境非常协调,下午有很多市民在这里跳舞、休憩,接地气。一个商业项目的价值评判,不能只看它的短期收益,要从长远看它的综合价值。

  谈商业风险

  三大挑战:泡沫化、同质化、边缘化

  记者:你认为商业地产过了最热的时期吗?

  王永平:我觉得是这样。早期进入商业地产的,很多都是因为无知者无畏。现在,盲动开发比例减少了,大家开始思考资金和人才,会花很多的精力去做这个行业。这说明,商业地产从粗放式朝精细化转型。从宏观投资数据来看,商业运营用房投资增长率,2010年达到高峰,33%;2012年稍有下降,31%;2013年1~5月,24%。这说明,投资增幅在放缓。市场上的项目虽多,但大部分都是存量而非新增项目。

  记者:在你看来,商业地产现在面临的风险是什么?

  王永平:我觉得有三个挑战:泡沫化、同质化、边缘化。泡沫化,商业供应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和消费,成都很明显。同质化,一说商业地产就是综合体,一说综合体就是购物中心+商业街;一说高端品牌就是LV、GUCCI,一说时尚就是ZARA、H&M、优衣库。边缘化,主要是指电商对购物性消费造成的冲击,以线下实体零售消费为内容的商业地产,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了。

  谈电商模式

  传统卖场不能坐以待毙,要主动迎合

  记者:我们发现,电商对商业地产带来强大冲击,但开发商似乎还未找到好的解决办法,你的建议呢?

  王永平:电商在国外很成熟,但并没有取代传统卖场,譬如很多卖场还有书店。这就说明,做卖场要思考人的终极需求,包括心理需求。所以,卖场不能与网络去拼价格、拼物流,更不能拼运营。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而是要主动迎接这种变化,甚至去互动,机会还是有的。虽然现在没有人研究出领先的模式,也没有哪个开发商敢说他的模式是领先的,但据我所知,传统卖场已经开始在思考应对措施了。王府井属于传统百货,最近,他们成立创新事业部,开始研究如何将商业与科技、文化、旅游相结合,打造标准化的商业模式。

  谈商业投资

  不要泛泛地买,要“知己知彼”

  记者:作为投资者,你给他们的建议和经验是什么?

  王永平:过去,地价上升非常快,所以,不论是住宅还是商业,我们每买一个物业根本不需要考虑它的经营,即使经营亏损依然赚钱,因为物业在自然升值。譬如,很多人买北京SOHO,有的甲方2~3年都不来,但转手后仍然赚钱。

  但随着宏观调控深入,地价涨幅放缓,这个时候,商业的投资回报就要放到租金收益、运营来考虑,不要认为买一个铺就赚钱。早年,“一铺养三代”是因为稀缺;现在,商铺供应量大幅增加。

  这个时候,投资者就要比较。主要比较哪些?第一,地段很关键,地段对应的是商业的定位,比如说,做小吃就必须选择城市核心区,做便民店就可以考虑社区商铺……选址要结合定位。第二,了解商家的需求,事先跟商家接触,了解他们的需求,不要泛泛地买。第三,不要买返租的物业,返租的风险很大。第四,店铺的独立存活性。因为,很多开发商在销售商铺时造了很多概念,但事实上,散卖的物业,开发商无法控制后期的经营。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790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