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商业成“香饽饽” 升级需从四大方向搞突围

   2013-07-03 北京商报9490

  社区商业越来越受到零售商与房地产商的追捧,政府部门也加快推进了以便民服务为基础的社区商业的发展。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成为“香饽饽”的社区商业项目并非如宣传中的便利,若要真正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还需要从四个方向进行突围。

  政策规划待市场推动

  早在2003年,北京市就出台了鼓励连锁超市、便利店进社区的办法,物美、超市发、京客隆等大型连锁超市集团每开10家加盟连锁店进社区,将获得不超过500万元贷款额度的贴息。2005年国家也出台了第一份有关社区商业建设的文件,社区商业建设步伐正式迈出。

  然而,在中国社区商业工作委员会主任董利眼里,八年的时间里,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社区商业建设的进程依然比较缓慢,主要原因就在于社区主管部门没有实权、资金、物业条件以及社区商业人才。这也就意味着,社区商业还需要依靠市场和商业企业进行推动落实。

  “社区商业需要在政府支持和市场推动之间找到平衡点。”北京一家便利店的前任高管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居民对便利店的需求较大,但单纯的社区并不是便利店的最佳选址。为了在满足社区需求和利润诉求间求得平衡,现在越来越多的便利店倾向于在社区和写字楼的中间地带开店。

  物美超市相关负责人也透露,新建社区一般会设有商业配套,物美会积极地参与商业项目的招标,以获得入驻社区的先机。

  社区购物中心加强便民性

  “目前北京在社区商业的推动上,还是以在街道引入更多的零售和服务业态为主,实际上,社区购物中心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类社区商业,它可以承载社区居民就餐、购物和休闲。”中购联产业资讯中心主任郭增利说。

  无独有偶,董利也认为,社区商业建设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系统性不够,有很多临时性的举措,缺乏规划。而讲究商业规划和业态组合的购物中心或许能解决社区商业不够系统的问题。

  郭增利认为,与普通购物中心不同,社区购物中心需要加强便民功能,通过便利业态来提高居民到访的频率。“如果能有20%的居民每天到店、40%-50%的居民每周到店,这样的社区购物中心才是成功的。”

  北京商报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在望京、亦庄等新城,超市、餐饮业态已可以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但对于这些平时在主城区奔波上班的居民来说,他们更希望在周末不出新城就可以购买到品牌百货和进行娱乐休闲,迫切希望品牌更齐全、定位多元化的社区购物中心在新城建成。

  中产社区商业接地气

  最近十几年,北京逐渐形成了一批中产阶层集居的社区。这些社区安保措施到位、绿化比例大,环境也相对较安静。但北京商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这类社区普遍存在着商业项目难以满足中产人群需求的现象。

  芍药居北里整体的消费能力并不低。也许招商部正是看中了这一点,一味地拉中高端项目“入伙”。在小区位置较好的西侧沿街,底商几乎是清一色的偏高端商业项目,包括养生会所、烟酒超市、家居馆、影音体验馆甚至是户外滑雪用品店。虽然客户单价较高,但并非居民刚需,店铺鲜有人光顾。而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餐饮、洗衣、洗车、家电维修以及家政服务等店铺则被挤到小区西南方向一排狭小脏乱的老旧房屋内。小区惟一的菜店也仅有几十平方米。无论从环境还是服务水平上,这些商铺都难以成为中产居民的长期选择。

  北京商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柏林爱乐、北卫家园、通惠家园等中产社区也存在上述情况。这些中产居民建议,希望社区内多引入品牌便利店、连锁餐饮、知名洗衣店等接地气的商铺,因为这才是他们可以放心消费的场所。

  电商争食社区自提点

  随着城市建设,北京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社区。这些社区人口密集,以年轻上班族居多,热衷于网购的人群也占了很大比例。而又由于新社区一般距离主城区较远,年轻人在网购大件物品时会选择寄送到家中。问题也随之而来:家中无人收货。

  北京商报记者在调查回龙观新龙城、石景山远洋山水等社区时,有居民反映,隔三差五就会看到电商建自提点的新闻,而自己所在的社区到现在也没有可以自提快递的地方。“虽然可以选择在周末收货,这样就完全把自己困在家中了,不敢轻易出门。”

  据了解,在华东地区,新增的“喜士多”便利店成为天猫社区服务站合作伙伴,亚马逊中国在上海与100家全家便利店试点自提业务。电商平台越来越重视包括社区代收货在内的自提业务。

  在北京,虽然好邻居便利店与第三方收发快递机构收货宝合作,在旗下200多家门店开展代收快递服务。但由于其门店主要分布在主城区,无法覆盖新城社区的居民。“社区自提点无法带来盈利,但未来极有可能发展成为电商的线下体验店。”一位电商业界人士说。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949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