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大型商贸市场28年的发展史,不啻是一部进化论。在短短的二十年间,合肥的商贸物流行业飞跃前行,印证了时代的轨迹,也见证了城市的崛起。
商场如战场,自古商贸一路风云纵横。从城隍庙、安徽大市场再到京商国际商贸城,从一个小商品批发市场到超级商贸城,从单一的品种基地到商贸集群。合肥的市场可圈可点之处众多,搜狐焦点推出系列策划“合肥商贸城进化论”将目光对准这一专业型的市场。从格局、交通、物流、配套、衍变等众多领域条分缕析,解读合肥商贸衍变进化史。开篇文章,我们将一起走过衍变历程中那些标志性的时代代表。
浮光掠影看衍变 见证合肥商贸市场肇始
合肥的专业性市场是从城隍庙一路走来的,走过了28年时间。
这一开始,便是源头。后来被誉为“合肥市个私经济的发源地”的是1986年1月正式建成开业的城隍庙市场。一组数字见证了城隍庙这个合肥小商品集散中心二十余年的发展。
1986年1月15日,合肥城隍庙市场开业当时入场经营户只有921户,市场营业面积不到4万平方米。其中,国有、集体商业部门占80%,市场销售额只有1.02亿元。将近20年的发展,经过拓展,新的城隍庙市场占地面积已达10万平方米,云集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近4000余家,市场规模形成了十大商业批发区,日均客流量达10万人次以上,从业人员近万人,经营商品多达20大类25000多个品种,形成了集服装、鞋帽、日用百货、布匹、低压电器、古玩、文化用品、工艺美术品、旅游纪念品、糖烟酒等十余个专业批发市场为一体。
城隍庙的开业,是老合肥人共有的集体记忆。在时隔18年的一篇报道中,记者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周巍峙特地赶赴合肥参加剪彩。不光是合肥市民来看热闹,就是连外地的个体工商户也都自发赶来学习经验,观光者达到2万人以上。一时之间,市场内拥挤不堪,街道堵塞,盛况空前。”
20年来,落在城隍庙市场身上的荣誉还有很多,它见证了合肥批发市场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同时,周谷堆、坝上街等一些类专业市场也开始日益发挥巨大作用,共同成为合肥专业市场的“元老”。
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城隍庙商圈云集了合肥各大商品批发聚集区,日均客流量达15万人次以上,从业人员近2万余人,经营商品多达20大类25000多个品种,形成集服装、鞋帽、日用百货、布匹、低压电器、古玩、文化用品、工艺美术品、旅游纪念品、糖烟酒等批发于一体的城市传统商圈。同时城隍庙承接长江路和淮河路两大主商圈,在合肥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个有如此地理优势的地方。
但随着周边商圈的兴起,城隍庙颓势尽显。
浮光掠影看衍变 合肥现代商贸流通业起步
历史的车轮滚动到了90年代,安徽大市场应运而出。以安徽大市场为标志的合肥现代商贸流通业的正式起步。
安徽大市场的崛起是一个专业批发市场成功的典范。1995年,安徽大市场开工建设,成为合肥市第一个占地超过100亩的大型综合商业批发集散地。它暗含的深意不仅仅体现在规模上,更标志着商贸流通企业的价值取向,由放开经营、划小核算单位向组织化、规模化、规范化、现代化方向转变。
从单一、到种类繁多;规模不断跃升,从服装、百货到五金的批发市场。到覆盖民生,种类更多更全的大型市场、专业市场。在市场化的脚步下,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在庐州大地遍地生长,勃勃而有生机。
1997年9月,经省政府批准兴建的现代化、综合性、多功能的大型批发交易市场长江批发市场开始营业。其占地205亩,计划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采取一次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发展的办法,无论在规模还是在远景方面,都遥遥领先。
1998年8月,省内最大的融建材产品展示、交易、信息、储运、加工、配送和相关配套设施为一体的专业化、综合性建材市场——安徽红旗建材批发市场投入运营。
伴随着合肥大建设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圈形成,越来越多的大型商贸集群出现,让原本还是在合肥一环内发展到商贸业逐步发展延伸至合肥的外围,如新站区、瑶海区、肥西、肥东等区域。
白马服装城、光彩大市场、中绿广场、中州家具市场、国际汽车城、四季青女装市场、安徽大市场、瑶海家具大市场······在以合肥火车站为中心副射的方圆3公里以内聚集了合肥人心中将近全部的各类商贸批发零售市场;而这里,众多商贸的集群也将这里催生为了合肥城市的副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