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零售行业呈四大特点 超市在一二线相对饱和

   2013-07-10 商务部网站7890

  7月4日,商务部新闻办公室召开“零售、批发业促进经济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流通业发展司副司长王德生、副巡视员王选庆,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出席发布会并回答了记者提问。发布会实录如下:

  姚坚: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我是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今天我和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王德生副司长、王选庆副巡视员、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郭戈平会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蔡进副会长向大家介绍过去五年内,零售批发行业发展情况及对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的作用,然后再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一、零售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出日益重要作用。

  零售业上接生产、下连消费,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先导产业之一,直接影响和带动经济总量的增长与产业结构优化,关系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高低。改革开放以来,零售业走过了具有跨越性和巨变性的发展历程,无论是在行业规模、发展速度,还是组织业态创新、现代化水平提升以及对国民经济贡献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近5年来,随着国家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系列政策的实施,以及服务业发展步伐的加快,零售业取得长足发展,城乡消费市场日趋活跃繁荣,在引导生产、促进消费、扩大就业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是零售业规模及贡献增大。五年来,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年均16.3%的速度增长,规模由2008年的10.8万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1万亿元,增长近一倍,销售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同时,全国零售业从业人数由2008年的4500万增加到现在的6000多万;经营单位数达到2300多万个。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8年的8.3%上升到2012年的9.7%。

  二是零售业态日益丰富。近年来,零售业各类业态多元化、组合化和融合化发展步伐加快,在传统百货店加速重组创新的同时,综合性一体化的大型购物中心不断涌现,专业店、专卖店迅猛发展,连锁超市快速扩张,网络销售显示蓬勃生机,便利店、仓储式商场潜力初显,城市中心商业区、商业街和社区商业网点建设协调并进,逐渐形成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补充、各类业态互补共兴的良好发展格局,较好地满足了消费者的多层次、多元化消费需要。

  三是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随着信息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加快应用,有效提高了商品销售自动化、信息管理标准化、物流储运自动化程度,有力推动了零售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同时,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及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发展,提高了零售领域的分销能力,缩短了商品流通和信息传递过程,提高了流通效率。短短五年间,网络购物交易规模已由0.13万亿元跃升至2012年的1.31万亿元,增加了9.4倍。全国各地相继建成一大批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连锁超市统一配送率超过50%。

  四是组织化程度继续提升。连锁经营的快速发展带动组织化程度提升,使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由2008年的17.8%提高到2012年的19%。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2008年以来“中国连锁百强”销售规模由1.2万亿元人民币提高到1.9万亿元;门店总数由12万个增加到近20万个。国内零售业逐步形成了百联、苏宁等一批大型企业集团,企业集团化、规模化、品牌化步伐加快。

  五是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至2004年底我国入世过渡期结束,我国零售业基本实现全面开放,外商投资企业不受区域、类型和业态的限制。2008-2012年,全国批发零售领域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项目32028个,占全国总量的24.5%;实际利用外资343亿美元,占全国总量的6.6%,年均增速达到20.9%,其中2012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95亿元,为2008年的2.1倍,占全国总量比重由2008年的4.8%上升到8.5%。

  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近两年国家出台的促进流通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正在发挥出积极效应。我们相信,我国零售业一定会加快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开启信息化、品牌化、网络化发展的新征程,在改善民生、扩大消费以及引导生产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中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作出新的贡献。

  二、生产资料流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生产资料流通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当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行业,与宏观经济健康发展息息相关,生产资料流通直接服务于工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在组织和引导生产、保障市场供给、优化资源配置、平抑价格波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生产资料流通快速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增加,我国生产资料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继2007年销售总额突破20万亿元、2010年突破30万亿元、2011年突破40万亿元之后,2012年又突破了50万亿元。

  二是在销售总额大幅增长的同时,生产资料流通现代化水平也不断提高。现货交易、批发市场交易、电子商务、期货交易等多层次、多种交易方式相互补充,较好地满足了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需求。

  三是随着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的引入,生产资料流通行业经营的组织化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并逐渐从传统的交易功能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增值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如浙江物产通过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和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完善物流配送功能,拓展了市场范围,提高了专业化服务水平;湖北华融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不断加大信息化投入,在经营活动中采用RFID技术,实现了销售、仓储、配送全程信息化管理;天津物产集团,通过和上下游企业合作,密切工商关系,形成从采购原材料到销售成品的一套完整供应链管理体系;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通过与银行合作开展动产质押监管,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开拓了新的业务领域。

  四是形成多种渠道并存的生产资料流通格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生产资料流通企业逐步完成股份制改造,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成为生产资料流通的骨干企业;一批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在生产资料流通中发挥“生力军”作用;大型生产企业通过建立销售网络,逐步向流通领域延伸,形成了国有、民营、外资多元化的生产资料流通主体共同发展,流通企业经销、经销商代理、生产企业自营等多种流通渠道并存的生产资料流通格局。

  五是“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对调剂国内余缺、平衡供需、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近年来,我国生产资料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国内外市场联动效应日趋明显,一些重要的生产资料品种如原油、木材等对外依存度超过50%,一些重要的生产资料品种如铜、钢铁等,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大。

  以上我总体介绍了生产资料流通和零售业的基本情况,我们还有一个专门的生产资料流通的发展报告和零售业发展报告,也是在今天发布,大家在网上能够查到。下面请流通发展司的王德生副司长介绍零售业的有关情况。

  王德生:大家好,零售业是商贸流通领域最为重要的基础力量。2012年零售业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和经营成本上升带来的各种压力,持续保持了稳步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商品销售规模进一步扩大,从业人员继续增加,营业面积继续扩大,在改善民生、扩大消费、引导生产发展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我就主要内容做以下介绍:

  一是行业规模继续扩大。2012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3%,明显高于GDP增速。据测算,2012年零售业经营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继续增加,分别达到2354万个和6134万人,吸纳了第三产业近五分之一的从业人员。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9万亿元,创造了第三产业近十分之一的增加值。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约为5.9%。零售业实现税收3844亿元,占第三产业税收收入的6.9%,占全国税收总收入的3.5%。为拉动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增加财税收入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是各类业态更加协调。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20多年里,中国零售业走完了发达国家经过100多年才逐步完成的零售业态发展历程,不仅百货商店、专业店、专卖店、大型超市、超市、便利店、邮购、直销等各种业态一应俱全、协调发展。从2012年看,专业店和专卖店保持领先,服务社区居民的便利店加速发展,大型购物中心、城市综合题、奥特莱斯等新型业态纷纷涌现,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网上商店快速发展。2012年国内B2C、C2C及其他零售电商模式企业数已达24875家,比上年增长19.9%。可以说,我国零售业已经形成各类业态丰富协调、网络布局基本合理,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线上和线下相互补充的良好格局,较好地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三是现代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快速发展。2012年,国内网络零售交易规模同比增长67.5%,达到1.31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23%。零售企业通过POS刷卡销售的比重达到11.6%,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第三方物流配送率为37%,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目前,已有80%的大中型零售企业采用了计算机管理,70%以上的连锁企业建立了前台POS销售试点系统和后台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管理系统还有30%的企业率先进入了商业自动化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数字化管理系统集成阶段。

  具体分析,2012年零售行业发展主要呈现四方面特点:

  一是网络零售高速增长,实体零售加速调整。前面提到,2012年国内网络零售交易规模达到1.31万亿,同比增长67.5%,这个速度和其他国家比较是最快的。同时,网络购物的交易平台开放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网络零售经营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应对激烈竞争,越来越多的传统零售企业加快拓展网络零售业务,纷纷加大对线上渠道的运营力度,一些企业自建网站,一些则采取并购的方式快速进入和占领市场,通过融合发展获得新的竞争优势。比如2012年全国连锁百强中已有62家以不同方式开通了网络零售平台。

  二是零售渠道下沉,经营网络重点向三四线城市延展。近两年很多一、二线城市零售市场趋于饱和,单店销售增长难度加大,经营成本大幅上升,而三、四线城市需求潜力大,租金和人工成本相对较低,加之国家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及一些地区相继出台有关优惠政策,零售企业向三、四线市场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一些大型连锁企业纷纷向中小城市给农村地区延展渠道,在县镇及乡村设立零售网点明显增加。

  三是专卖店保持良好发展,百货店、超市竞争压力加大。2012年零售业销售额、营业面积和从业人员中,专卖店均占20%,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效益水平在各业态中均为最高,专业店仍然是第一大业态地位,尽管销售有所下滑,但在整个零售业销售额中仍占38%的比重。超市、大型超市竞争加剧,发展速度放缓,百货业受网络零售、大型超市、购物中心影响,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转型步伐加快。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大型购物中心作为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商业体,2012年快速发展。据有关协会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新设商业面积3.5万平方米以上的购物中心有50多家,一些切合需求、定位准确、注重功能的购物中心,较好地满足了消费者综合性服务需要,带动了相关零售及服务业态的发展。

  四是传统经营模式探索转型,零售终端作用有效发挥。2012年,一些零售企业积极推进传统经营模式转型,致力构建和谐的零供关系,带动流通效率提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努力提高自主经营比重,扩大买断经营商品范围,并依据顾客消费需求来开发自有品牌,提升盈利能力。二是寻求供应链变革。许多超市企业积极发展基地直采、农超对接等新型经营模式,在保证商品质量、降低经营成本、引导生产发展等方面显现出优势。一些零售企业加强与供货商合作,树立共同目标,通过提高整个供应链效率降低费用,增加各方利益。三是加强精细化管理,采取多种措施增收节支,包括健全预算管理、完善激励机制、优化商品结构等等,从而提高整体经营绩效。

  当然,零售业在稳定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是网络布局和业态结构有待优化,企业经营费用增加过快,传统经营模式面临转型的挑战和压力,物流配送等配套服务有待提升,市场秩序需要进一步规范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坚持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方针,在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流通效率、加快转型创新、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作出不懈努力。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以及城镇化、信息化、新兴工业化加快推进,特别是电子商务方兴未艾,预计“十二五”后期零售业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趋势,行业发展将更加注重创新驱动、结构优化和质量效益的提升,零售企业将加快转型升级,加速实体销售与网络零售的融合,加强供应链管理,深入推进全渠道、复合式经营以及跨区域并购重组,不断促进业态创新、品牌建设以及绿色循环发展,全面提高行业的组织化程度与整体质量水平。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789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