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已经进入中国15年的品牌,宜家家居改变了很多中国人对家具的理解,它们的卖场成为崇尚简单、时尚的年轻人经常光顾的地方。其实,宜家家居只是宜家系庞大资产的冰山一角,除了提供简洁的家具和北欧式的生活方式,宜家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建立的商业帝国里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部分。也许是由于北欧人低调的行事风格,以至于虽然这个隐秘的世界是如此的庞大,但真正了解的人却寥寥无几。
真实的宜家谱系
目前担任英特宜家购物中心中国区董事总经理的丁晖曾长期在宜家工作,担任宜家(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兼CFO。他说,事实上,并没有一家公司被注册为“宜家集团”。在中国,人们通常所说的“宜家集团”指的是宜家(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及其旗下涉及的采购、零售、产品开发、制造、物流等诸多业务部门。宜家(中国)投资公司的母公司叫做英卡控股(INGKAHoldingB.V),总部位于荷兰。它被授权在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大部分宜家业务涉及的国家里使用“宜家家居”这一品牌和开设宜家家居商场。每年,英卡控股需要向“宜家家居”品牌拥有者缴纳宜家商场整体营业额的3%作为加盟费。
与“宜家集团”类似,并没有一家公司被注册为“宜家家居”。它只是一个品牌和零售概念。
那,英卡控股的授权从何而来?或者说,到底是谁拥有“宜家家居”这一品牌?
英格瓦·坎普拉德在70年前创办了宜家家居。但是,鲜有人知道,其实他和他的家族创办了三家大型企业,分别为英卡控股、英特宜家控股和伊卡罗(Ikano)公司。
总部位于卢森堡的英特宜家控股旗下有四家公司:英特宜家系统公司、英特宜家购物中心集团、英特宜家地产公司和英特宜家财务投资公司。其中英特宜家系统公司拥有“宜家家居”这一品牌和零售概念,它在1998年通过授权英卡控股公司做“宜家家居”而进入中国大陆。
英卡控股的2012年报显示,其2012年总资产为447.48亿欧元。其中,包括“地产、工厂、设备和其他”的“固定资产”占据其所有资产的45%。其中,“不动产及工厂和设备”的资产总额为172.64亿欧元,占比整个资产规模的39%——所以,听起来难以置信,但众所周知的宜家家居品牌背后,的确是一家资产型公司。
英特宜家控股本身则通过与英卡控股公司(对外称“宜家集团”)合资成立英特宜家购物中心集团与2009年进入中国市场。所以,无论是中国市场最令人熟知的宜家家居,还是近年来才进入中国的英特宜家购物中心集团,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身影:英特宜家控股。其网站信息显示,该公司2012年的资产总额为149.50亿欧元。
英特宜家控股旗下的后两家公司主要做商业地产开发和财务投资。它们主要的业务区域在欧洲,但尚未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在英特宜家购物中心集团网站上,宜家集团被定位为强大的战略合作伙伴。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这两家公司有股权投资关系,还共同使用“宜家”这一概念。
三家公司中的最后一家——伊卡罗公司总部位于卢森堡,旗下业务涉及房地产、资产管理、保险和零售。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有的公司虽然都是属于大宜家商业大家庭中的一员,但并非所有公司都属于宜家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家族所有。事实上,坎普拉德早已经把英卡控股捐给了斯地廷·英卡基金会(StichtingINGKAFoundation)。在维基解密网站上,这一基金会被描述为“全球最大的慈善基金会之一”和“最大的非政府组织”。
英特宜家控股则属于另外一家基金会:英特罗格基金会(InterogoFoundation)。宜家(中国)出示给经济观察报记者的一份资料显示,这两家基金会都为坎普拉德家族所控制,但不为坎普拉德家族拥有。
真正为坎普拉德家族所拥有的反倒是名不见经传的伊卡罗公司。它的网站显示,其董事会主席为彼得·坎普拉德,英格瓦·坎普拉德的大儿子。英格瓦·坎普拉德本人则为董事会唯一的高级顾问。从业务类型来看,这家企业与英特宜家控股一样,跨越了房地产、金融、投资、零售等多个行业,并在东南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国开发购物中心,它同时还被英特宜家控股特许授权开设宜家家居商场。其网站显示,该公司2012年的总资产为74.07亿欧元。
据称,坎普拉德这样设计宜家的“帝国”结构一是为了宜家的长远发展,二是为了避税。但这都不是我们所要说的重点。真正的重点是,坎普拉德家族通过控制两家基金会下属的英特宜家控股和英卡控股、拥有伊卡罗公司构建了一个跨越了家居、物流、金融、地产、投资、服务等多重领域、足迹遍及全球40个国家的商业帝国。正因为这一“帝国”的存在,熟悉宜家的人士说:家居业务其实只是宜家商业王国中很小的一部分。
在创办之初,坎普拉德说过,“我之所以努力的,不仅仅是宜家的长盛不衰,而且是要使它成为一个独立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公司。”从宜家横跨多个行业、股权关系错综复杂的商业体系来看,他的确做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