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梁信军:巴菲特“浮存金模式”,我们最坚决执行
前20年的18年是一个控股型的投资集团模式,而过去两年我们已开始发展资产管理
7月14日,在北京金隅喜来登酒店的三层的一间采访室里,记者见到了复星集团的CEO梁信军。
因为跟柳传志打过赌,减肥成功的梁信军显得神采奕奕,一身黑色西装衬得更加精神。
在复星集团,梁信军是复星投资和信息产业的领军人物。跟低调内敛的”一把手”郭广昌不同,梁信军更多时候扮演了复星对外形象代言人的角色。
复星只用了20年的时间,把一个以3.8万元起步的民营企业,发展到现在净资产超过516亿元的投资集团,背后的逻辑究竟是什么?
在这间不到30平米的采访室里,梁信军从运营模式、决策机制、如何对标成功企业等方面,讲述了他和复星20年总结的经验和未来即将走的路。
坚定走资产管理之路
现在复星想投资就把钱放到基金里面去,不能跟自己的基金去搞竞争。
记者:复星发展20多年时间了,在您心目中,复星形成了一个怎样的版图?在哪个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去开拓?
梁信军:复星这个模式,我们对未来20年的定义是非常清晰的。前20年我们有18年是用自己的钱在投资,所以有一段时间被人家认为是多元化公司,有一段时间被人家认为是GE或者李嘉诚,我们是自己投资,自己管理多个资产,过去两年来也有很多人认为你有凯雷的模式或者KKR的模式等等。
他们过去的描述都对,前20年的18年是一个控股型的投资集团模式,而过去两年我们已经坚定不移地开始发展资产管理,我们为此还做了修订,甚至会放弃直接投PE的机会,看到PE的话全是我们基金投,复星想投资就把钱放到基金里面去,而不是自己直接投,不能跟自己的基金去搞竞争。也就是未来几年我们希望把资产管理规模进一步放大。
记者:在资产管理方面会有什么新的动向?
梁信军:在资产管理里面,我们也在不断优化完善我们的LP或者我们投资者的结构。过去得到的就是复星如果决定将投资机会对外开放,就有大量的高净值投资者进来,他们很认可复星过去的投资经历。我们过去20年来投了大概70几个项目,有30%多的年回报率,有很多人很喜欢我们。
但是我们现在也在想,光这一群我们熟悉的朋友们投,还不够,我们希望增加大量的机构投资者,所以在我们新一期人民币基金里面,有大的保险公司,社保基金,大型国有上市公司。我们美元基金业也在募集,现在还没有Close。
这一轮新的基金里面,有大量的大型保险机构、国家主权基金、大型机构都加入进来。过去我们有大量的高净值私人客户认可我们,这一轮我希望也展现给大家,大型机构投资者也是认可我们的。我们希望有这样一个结构,更加优化。
记者:近两年,复星在保险业的动作还是挺大的。
梁信军:从远期来说,我们还是想大力发展以保险为核心的投资模式。像过去的两年来,我们新募集的166亿中,复星自己投资的占30%左右。你可以这么理解,我们自己放了一块钱,从外面拿了两块钱或者三块钱。未来我们希望七八年之后,我们的保险金规模逐步扩大,不一定说他要把钱放在我这儿,而是整个投资盘子里我们资金整体配置,相当部分来自保险金,逐步减少对外部资金、第三方资金的依赖,我们自己的钱还是会放在里面,自己能放的钱都放进去。现在就是从第三方拿钱,将来还会管我们自己的保险金。
记者:这一步您觉得要走多远呢?
梁信军:这一步说快也快,说慢也慢。第一我们自己没有设定确切的时间,像保险公司的成长,有个七八年、十年都很正常,第二也没有大家想象得这么慢,我们现在三个保险公司,去年虽然是第一年,但管理资金额度已经到120亿人民币。去年大概5500万的亏损,今年估计就盈利了,不再亏了。很多人想,你可能要亏七八亿,故事不是这么说的,通过资产配置之后,不需要忍受七八年的亏损,我们今年就可以赚钱。
学习巴菲特我们是最坚决的
我认为应该取各家之长,我们在操作上很自然就会走到这一步,不是我们学不学的问题。
记者:有人曾经说复星的模式是GE模式,也有人说是伯克希尔哈撒韦模式,您是怎么看待这几个模式的?
梁信军:几个方面吧。他们几个都是我们的不同阶段,或者同一个阶段不同方面的学习对象。比像GE,他投后管理、优化运营这一块是堪称楷模的,六西格玛是他发明的。
同样的,像凯雷,他给投资者非常高的长期回报,并且凯雷在全球发展了非常多的当地的合伙人。凯雷这套模式,我们将来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就不能说老是靠中国人去做当地的判断,要向凯雷多学习。
巴菲特的模式里面,最显著两条,第一条就是保险浮存金的投资资金来源,这是他非常独特的;第二条就是他的价值投资理念,很多人信奉他的价值投资理念,但是真正长期坚定不移地执行下来的,真的还就是巴菲特,有很多人就会慢慢受诱惑。对我们来说,从不同人身上,要试图学习不同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