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矿首个产业地产项目“营口产业园”陷招商之困

   2013-07-30 中国房地产报5370

  “7年过去了,感觉好像没啥变化。”出租车师傅不愿意打表,谈好了价钱才同意搭载记者去一探五矿营口产业园,“那边一般都没人乐意去,回来根本就拉不到人。”

  2006年,为响应国家振兴东北、环渤海开发开放的号召,央企五矿集团在营口沿海产业基地中圈下30.4平方公里土地,计划投资300亿元打造一个全新的产业新城——五矿营口产业园。作为国内首个由企业主导建设、运营的产业园区,营口产业新城不仅是五矿探寻大型商贸企业实业化转型之举,同时也是其在产业地产领域的试水之作。

  然而,在整个沿海产业基地和营口新区被普遍质疑为“鬼城”的背景下,作为该区域的标志性园区,五矿营口产业园也备受“空园”的指责。

  记者在现场探访时发现,园区目前的招商情况并不理想,配套的住宅销售更是陷入停滞。以新加坡裕廊工业新城为模板的五矿营口产业园,并没有如计划中那样顺理成章地繁荣起来。

  “现在只是把招商和销售的进度放缓,产业新城的打造需要时间和耐心。两三年后再看的话,这里会既好看又红火。”五矿(营口)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锦明对记者表示,假以时日,营口园区必将形成产城共融的局面,并迎来“赚大钱”的好日子。

  然而产业地产人士则指出,五矿当初投资营口产业园就有战略失误的嫌疑。毕竟,营口的战略地位、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很难支撑如此巨大体量的产业新城。“产业的定位和面临的竞争都令人担忧,而住宅销售更是被挤压得没有空间,两方面都存在问题,何谈造城和盈利?”

  雪上加霜的是,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发现,曾经亲密无间的开发商和地方政府之间也遭遇了“七年之痒”,种种嫌隙丛生,也为这个产业新城的未来蒙上一层阴霾。

  招商之困

  五矿营口产业园所在的沿海产业基地是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园区之一,最初建立在一片废弃的盐田和滩涂之上。

  按照五矿产业园的总体规划,园区建设将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金属加工及装备制造产业园”为战略出发点,重点发展装备制造、钢材精深加工、精密机械及仪表制造、新材料应用等四大主导行业,以及现代物流和现代商贸服务两个支撑行业,计划用15年时间,把园区建设成为产业集群优化、投资环境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产业园。项目分三期,其中一期面积达7.6平方公里,二期达12.4平方公里,而三期的冶金重装备区为10.4平方公里。

  “目前一期已经招来36家企业,签约总额达到350多亿元。”赵锦明说,“一期入园企业的开工率达到了90%,投资强度达到1460万元/亩,其中政府投入1160万元/亩,五矿投入300万元/亩,还剩下400多亩土地没有招完。”

  在五矿产业园内的五矿大厦招商中心,工作人员显得忧心忡忡,“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招商压力比较大,我们现在必须坚持下去。”

  站在五矿大厦顶层能够向南眺望到整个沿海产业基地的轮廓,到处可见暂时停工的厂房、大片杂草丛生的荒地和空旷的道路。

  这座园区内仅有已建成运营的写字楼——五矿大厦,其办公面积总计达10万平方米,投资近13亿元,招商情况也不容乐观。在大厦一层企业名牌展示区内,只有2个企业标牌——五矿营口产业园和当地一家银行。而旁边作为商业配套的营口五矿豪生大酒店,也是门可罗雀。富丽堂皇的大厅内只剩下保安和服务人员,看不到客人入住登记的迹象。

  五矿产业园的建筑施工方之一的二十三冶建设集团辽宁分公司,其项目部紧闭的铁门上已是锈迹斑斑,门前的垃圾堆上以及工棚四周杂草丛生,大门正对面的广告牌上,“携手五矿,共赢未来”的标语格外醒目。

  “好像早已经从园区撤走了。”现场施工人员对记者说。

  赵锦明坦承,当初投资时有一点判断失误。“谁也预料不到,刚开始建就碰到了全球金融危机,国内外的经济形势都在下滑,招商和园区建设都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而一度停滞后,五矿营口产业园在2009年国家4万亿元投资的热潮下重整旗鼓,但目前招商前景仍不乐观。

  压力之下,招商成为第一要务,甚至门槛也在不断下调。作为滨海旅游城市,营口对于引入产业的污染指标非常严苛,但五矿营口产业园招商人士对记者表示,“达到3级环评标准就可以入园了。”

  这种低门槛也引发业内人士的强烈质疑,一旦引入了冶金、化工类高污染产业,不仅与五矿所宣称的“宜业宜居的绿色工业新城”理念不符,同时也背离了营口海滨旅游城市的定位。

  该人士还表示,园区还为入园企业争取到最为优惠的政策。“企业的土地使用税减半,税收享受‘两免两减半’以及沿海产业基地的所有优惠政策。对于入园的企业高管,人数不超过20人的话,个人所得税3~5年减半,甚至可以帮助他们运作全免的。”

  尽管优惠多多,但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金属加工及装备制造产业”的招商目标仍相距甚远。在记者得到的部分入驻企业名单中,仅有河北东旭集团以及康师傅饮品两家企业称得上具有国际竞争力,其余大多是食品、饮料类的生产企业和电子信息类的营口本土企业。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537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