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海外融资解土地饥渴 融绿可售货值已达1300亿

   2013-08-04 华夏时报3180

  日前,有消息称,绿城有意竞买杭州师大9宗地块,而业内人士估计,全部地块总价值高达60亿元。

  今年以来,绿城中国在土地市场上频频出手,可谓是绿城自危机以来的一次“逆袭”。而海外融资成为绿城补充拿地资金的重要渠道。

  “绿城加大境外贷款力度是希望借资本市场之力,以更低的融资成本在土地市场获得优质的项目,以降低投资的风险。”克而瑞研究总监林波表示。

  频频出手拿地

  日前,杭州市场传出消息,绿城有意以打包形式竞买杭州师大的9宗约42.2万平方米的土地资产包。

  据杭州国土局披露的资料,杭师大土地面积共152亩,共有9宗土地,其中商业用地6宗,纯住宅1宗,总建筑面积42.2万平方米。杭州房企人士预计,如果全部拿下杭师大土地,至少需要60亿元以上。

  “我们是在看杭师大的土地。传言不是很准确,全部拿下有点困难,投资金额相当庞大,可能只拿其中几幅土地,现在还在调研中。”绿城集团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

  绿城集团首席财务官冯征则向记者表示,除了杭州市场,绿城也在上海、苏州(楼盘)等地进行项目投资的前期考察。“下半年投资调研的力度在加大,接下来可能还会再拿一些项目。但我们不会太激进,会量力而行。”冯征说。

  6月中旬,绿城与融创通过其合作平台融创绿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简称融绿),以79.96亿元的价格收购了上海黄浦区丰盛皇朝项目(现更名为“盛世滨江”)。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按合约近80亿的资金将分3次、在协议签署后的4个月内付清,但融绿公司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已经付清了所有款项。按照绿城与融创各持该项目一半的股权的约定,绿城将为这一项目付出近40亿元。

  显然,度过危机的绿城,今年在土地市场上的热情明显升高。而海外融资则是绿城补充其拿地资金的重要渠道。而绿城今年在海外通过发债融资的金额已达到90亿元。

  日前,绿城公告称,公司与香港金融机构签订3年期约1亿美元的定期贷款协定,票面利率为Libor(同业拆借利率)加4%。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贷款是绿城第一次用境外定期贷款的方式融资。

  “海外贷款的成本要比发债低得多。海外发债的成本至少在10%以上,而境外贷款的成本则在10%以内。香港的Libor利率只有1%—2%左右,有时甚至在1%以内;即使加上4%的成本,我们这次融资的平均利率也只有6%左右,其融资甚至低于国内银行贷款利率。”冯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绿城集团一位高层向记者透露,本次境内外贷款只是绿城的初步尝试,接下来绿城将展开更大规模的境内外贷款。我们正在与汇丰、渣打等外资银行接洽,希望获得更多境外贷款的资源,把融资成本降下来。

  融绿可售货值1300亿

  记者发现,绿城今年频频通过“融绿”拿地及收购项目。据了解,通过融绿这一平台,绿城和融创今年以来在上海、杭州就已经收购了超过百亿元的项目,其可售货值则在一年间翻了近一倍。

  “去年6月份成立融绿的时候,我们只有9个项目,可售货值675亿元。一年以来融绿又新增了5个项目,目前可售货值已经高达1300亿元,翻了近一倍。而盛世滨江是其中最重要的项目,预计销售额可达400亿元。”绿城集团执行总经理、融绿公司董事长王虹斌表示。

  业内人士指出,绿城之所以能成功逆袭,除了获益于楼市回暖,也和绿城董事长宋卫平与融创董事长孙宏斌的互补有极大关系。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指出,宋卫平虽然项目做得好,但营销做得并不出色;而长袖善舞的孙宏斌则在销售和如何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上则很有一套。

  “在与融创的合作中,绿城在资金周转、风险管理和与资本市场的对接上,被注入了新的基因才使绿城再次得以逆袭。”上述分析师表示。

  而对于绿城来说,如何获得资本市场更高的认可度和支持,是绿城另一个重要收获。

  就在绿城首次尝试境外定期贷款的前3天,融创首次采用俱乐部商业贷款的方式进行融资。签订一项3年总额约4亿美元的俱乐部商业贷款协议。该笔贷款的票面利率为Libor+3.88%。

  林波指出,绿城的境外贷款与融创的此次融资十分相似,估计绿城的境外融资尝试应该是在融创提议下实施的。在资本市场融创经历了比绿城更多的磨难,也了解资本机构的需求。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318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