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帅、注资,同日的两则公告让中海地产在瞬间成为焦点。
8月5日,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20年老将孔庆平卸任董事局主席职务,由现任行政总裁郝建民接任。
与此同时,以中海地产为核心平台的房地产业务大整合也于当日同时拉开帷幕,中海控股股东中国建筑,拟将现时中国建筑房地产事业部、中国中建地产有限公司及中建国际建设有限公司运营的房地产发展业务注入中海。
卸任中海地产董事局主席后,孔庆平将继续担任中国建筑副总经理职位,不再分管中建地产业务。而获得注资的中海地产将成为龙头企业万科最强大的竞争对手。
“我们将用500亿元人民币来打造新的地产平台,整合是为了避免出现同系竞争。”孔庆平在接受记者报采访时表示,今后中海地产将以海外融资为主,由于今年业绩增速较为理想,全年销售目标已调整为1200亿港元。
新老交替
“我仍将在总公司发挥我的作用,工作性质并没有太大的变化,相信我会非常享受退居幕后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在中海地产董事局主席任期的最后一天,孔庆平表示,与郝建民对中海地产有共同的目标和方向。
接任的郝建民也表示,目前自己依然兼职中海宏洋的主席,未来80%时间安排在中海地产,20%的时间是在中海宏洋。
在中海收购光大并更名为中海宏洋之后,郝建民一直担任中海宏洋主席一职,相对于孔庆平的低调稳健,郝建民则更显激进与魄力,从他执掌中海宏洋后,战略定位极其精准,发展异常迅速,亦给中海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贡献。
有分析人士认为,从现在中海地产的发展速度来看,郝建民的上位将推动中海地产业绩增速,也将一改以往保守的企业作风,为千亿后的中海地产带来更多活力。
注资
相形之下,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建筑房地产事业部、中国中建地产有限公司及中建国际建设有限公司运营的房地产发展业务注入中海。
“这个调整在今年初就已经在整合了。”8月6日,在接受记者报电话采访时,孔庆平透露。
据了解,中国建筑旗下共有3个主要地产平台,中海地产、中海宏洋地产以及中国建筑旗下其他的地产企业(包括中建股份地产事业部、中建地产、中建国际等)。
此前,中建地产系内部的分工是,中海地产专注商业和中高端住宅开发,而中建地产则主要开发中端住宅和保障房。
孔庆平表示,这是公司资产整合的一种考虑,目前尚在研究当中,至今并未达成任何具体方案及并未签署任何协议,如具体方案确定,还需要获得董事会以及证券业监管部门批准。
整合
“调整的目的主要是以资产效率最大化,资产效率发挥得更好为主。”孔庆平在电话里告诉记者报。
尽管公告未作详解,但分析一下中国建筑(持有中海53%股权)的房地产业务板块,其整合思路早已隐约可见。根据专业测算,这种整合将可能形成超越万科的新地产龙头。
去年,中国建筑5715亿元的营收中,房地产业务营收为598亿元。尽管营收占比只有10%,但毛利率却高达42.1%,远超过房屋建筑7.8%的毛利率以及基础设施建设10.8%的毛利率。
中海地产是目前记者市场盈利能力最强的房企。
半年报显示,2013年1至6月份,中海累计合约销售额800.7亿港元,净利润110亿港元,同比涨31%。虽然收入距万科836亿元人民币还有距离,但几乎是万科今年上半年净利润(45.6亿元)的两倍。
因此,以中海地产为平台来整合中建旗下的其他地产业务,已经成为中国建筑秘而不宣的战略。
孔庆平坦承,此前总公司也研究过业务整合,中国海外已发展20多年,有品牌,有团队,进入30多个内地城市,同时在香港有一定的业务发展平台,最有优势成为地产业务大平台。
与此同时,和万科一样,中海地产也在加速土地储备。仅在6月份,中海地产便在沈阳、香港及杭州新增项目3个,总权益发展面积719151平方米,共需支付地价56.5亿元。今年中海累计新增土地储备470.6万平方米,其中新增权益土地储备440.9万平方米。
另一方面,中海同时也在积极寻找更多的融资。在上个月,中海已取得四家银行提供的57.5亿港元短期贷款。四家银行为汇丰、东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分别承贷20亿港元、15亿港元、12.5亿港元和10亿港元。
“如果想更好发展业务,应更集中一家公司集中经营,以提高效率,未来会研究整合方案。”孔庆平说。
有分析人士认为,该变动将使得中建旗下的地产形成合力,整合后新的大平台中海地产的年销售规模有望高达1500亿元,而中海地产本身H股上市公司的身份也更利于母公司中国建筑的海外发展,有利于房地产业务精细化、专业化的发展,从而实现业务之间资源的互补,实现房地产业务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