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调整为重组铺路 中海地产土储或翻倍将赶超万科

   2013-08-15 时代周报3410

  由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万科”)领衔的房企格局,或将因中建系的重组浮出水面而被改写。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建筑”)近日公告称,近期拟就普通直营房地产开发业务注入其控股的香港上市子公司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中海地产”),或委托其管理一事进行研究磋商。而中海地产亦表示,中国建筑拟将房地产事业部、中国中建地产有限公司(下称“中建地产”)及中建国际建设有限公司(下称“中建国际”)运营的房地产发展业务注入中海地产。如果相关的土地及房地产发展项目未能通过出售注入中海地产,中国建筑拟委托中海地产管理余下的房地产发展项目。

  中建系庞大复杂的地产业务,也将因这次重组得到优化组合,但与此同时,已经是地产航母的中海地产,将因母公司的资产注入而迅速膨胀,而万科一直稳坐的龙头宝座,或将被中海地产取而代之。

  人事调整为重组铺路

  近日,在中海地产任职将近20年之久的孔庆平,辞任公司执行董事职位,并因此卸任董事局主席职位,公司董事局副主席兼行政总裁郝建民接任。

  公告称,孔先生因在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本公司之控股股东)有任职且其内部分工有调整,及考虑本公司更长远发展支持年富力强者之上位,实现集团董事局新老顺利交替,决定辞任执行董事一职,同时因此卸任本公司主席职位。

  “此前我也兼任母公司的职位,但主要工作是在中海地产任职,现在开始把主业调整到母公司了。”孔庆平在业绩会上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郝建民擅长成本控制和国际资金运作。而这次获任为中海地产执行董事的陈谊,原为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房地产事业部执行总经理及中国中建地产有限公司总经理。

  在外界眼中,中海地产的这次人事调整与其母公司中国建筑酝酿的资产整合存在重要关联,因为在同一日,中海地产发布公告称,中国建筑拟将房地产事业部、中建地产及中建国际运营的房地产发展业务注入中海地产。如果相关的土地及房地产发展项目未能通过出售注入公司,中国建筑拟委托公司管理余下的房地产发展项目。

  “这是在为重组铺路,人事调整和安排领先于资产注入。这并不仅仅是资产的划转,更是对其经营管理权的融合。”有业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且孔庆平亦在卸任时坦言,在卸任后,将推动中建系房地产业务的资产重组工作,不过,他表示,整合方案依然在研究中,接下来会有动作。但有知情人士透露,很可能是中国建筑以100%持股的地产公司作为注入资产,换购中海地产增发股份。

  中海地产土储或翻倍

  当然,对于中建系而言,此次重组将有利于形成合力,此前分散的地产业务得到优化组合后,销售业绩也将显著增长。

  中建系地产业务庞大复杂,但分散的发展模式却一直阻碍着其效率的发挥。中国建筑2012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房地产业务的成本相比去年上升 29.7%,其解释为:“主要系公司房地产业务的项目结构进行调整所致。”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建筑除中海地产以外的房地产开发业务共有土地储备3265万平方米,与中海地产的土地储备3649万平方米不相上下。但中海地产以外的房地产开发速度却较慢,去年全年销售额226亿元,2013年上半年销售额145亿元。销售额的增速虽然较快增长,但相对于其土地储备来说规模较小,周转较慢,占用资金量大。

  此次中国建筑拟注入或委托中海地产管理设计的资产包括房地产事业部、中建地产以及中建国际运营的房地产业务,而其中规模较大的就是中建地产。中建地产本是中国建筑为提升地产业务的市场占有率、而在2008年对国内地产业务进行重组后,推出的地产品牌。

  但中建地产自中国建筑IPO之后一直没有公布项目列表,市场无法对其进行常规的NAV估值,价值无法清晰地体现。“此次注入或托管后其将在中海外的估值框架下显现出内在价值,有助于体现中国建筑的整体价值。”有分析师表示。

  虽然公告表示,此后中国建筑原则上拟再新增直营从事纯粹房地产开发业务,但由其属下各工程局及设计院等运营之房地产发展业务除外。尽管如此,由于工程局和设计院的地产业务相对来说占比不大,这次拟注入的也几乎是中国建筑余下的全部地产业务。孔庆平在业绩发布会当日也透露,正研究由母公司中国建筑注入的地产相关资产价值约500亿元人民币。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341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