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日本7—11利润源泉

   2003-05-22 8470
作者:陈娟 中国经营报

  30年前,日本7—11(7—11Japan)的前身约克七公司与美国的南方公司,也就是现在的美国7-11公司,缔结了地区服务以及授权合同,几个月后,第一家店开张,从此开始了日本便利连锁店的历史。30年后,它在日本的店铺数已经发展到9600多家,每年有31亿人次光顾,日本7—11是其中当之无愧的“老大”(7—11在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有大约24000家店铺,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便利店连锁系统)。

  自从1973年公司成立以来,日本7-11总销售额快速增加,到2002年2月,综合净利润达到832.09亿日元。在日本零售企业中,7—11的综合经营收益和综合净收益连续3年独占鳌头。他们的利润源泉在哪里呢?秘笈之一:消费心理学

  为什么不同地区的门市,不同的顾客群,7—11总能因地制宜,吸引顾客上门?7—11是如何掌握顾客的需求的?董事长铃木敏文一语道破玄机:“现在需要的不是经济学,而是心理学。”

  消费心理学———这就是7—11的秘笈之一。

  在今年1月出版的《日本7-11消费心理学》一书中,其作者国友隆一从长期观察7—11的经验中发现,东西卖不出去,并不是消费降温,而是消费心态冷淡。而7—11Japan一以贯之的想法就是“零售业必须满足顾客的需求才能取得成功,因此,7—11以时刻从顾客的角度思考、行动为基本宗旨,不断研究探索顾客真正想要的商品,以及如何满足顾客需求。”

  理论上如此,但具体如何操作呢?

  在7—11消费过并且稍为细心的人就会发现,门店人员刷过产品条码后,还要在POS收银机上按几个键,收银盘才会开启。如此简单快捷的动作,其中有什么蹊跷呢?其实,这看似简单的“按几个键”其背后却隐藏着一套复杂的系统———POS(PointofSales,销售时点系统)。他所负责的就是情报收集和情报分析。门店人员在POS收银机上按几个键,其实就是店员在目测观察后,输入消费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当天晚上,各门店所有的销售资料就会传到总部的资料库,成为POS分析商品以及消费者购买习惯等情报的基础。

  “但是POS只能反映来店里买东西的消费者所表现出来的信息,还有许多潜在的消费者和消费需求需要我们挖掘。”7—11Japan中国准备室室长牛岛章介绍说。“这就要通过我们的市场调研和我们的假设。”

  在市场调研和假设的基础上,7—11不断开发、提供新的商品及服务,比如,设置银行ATM,基本上365天24小时随时都可以存取现金、确认余额、汇款;将现有服务和电子商务结合,顾客可以随时到附近的店铺领取东西、支付货款。另外,7—11还开展了熟菜和新鲜餐饮送货上门服务,费用代收服务等。目前,日本7—11店铺一年的水电、煤气、电话等的费用代收服务多达1亿2500万余件,金额突破9,900亿日元。秘笈二:物流e化系统

  虽然日本有9600多家7—11店铺,但是却没有商品陈列完全相同的店铺,因为加盟店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和顾客层次,从总部推荐的4000多种商品中选择适合自己店铺的商品,这些店铺一年要更换70%的商品,这种应变能力使店铺能陈列更多的畅销商品,常年保持新鲜的魅力。

  如此繁杂的商品信息如何能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呢?这得归功于物流e化系统。

  物流是企业经营中不为人知的“第三利润源泉”,这是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西泽修在1970年代提出的观念。他强调,掌握物流是企业在提高销售额、降低生产成本之外的第三个获利来源。

  7—11的牛岛章在谈到企业的利润源泉时,首先谈到了7—11Japan的计算机网络系统。7—11Japan第一家店铺信息系统是在1978年建立的。随后,他们继续开发了更加先进的信息系统,像POS(point-of-sale)销售时点系统和EOS(electronicordering)电子订货系统。如今7—11的综合信息网络系统已经发展到第五代,这套系统耗资600亿日元,1999年6月完成并投用。它利用卫星通信和ISDN(综合数字通信网),将加盟店、厂家、供应商、工厂生产线、配送中心和总部连接在一起,构筑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信息网络。这个网络包括店铺信息系统、7—11地区事务所、配送中心、厂家和7—11总部信息系统。店铺信息系统中有POS收银机、ST扫描仪、SC店铺计算机和GOT图像订购中端。

  店铺信息系统通过卫星通讯接受总部发出的商品信息,以此为基础提出假说进行商品订货,将店铺的POS数据和订货销售数据传给总部,同时将销售的票据传给7—11的地区事务所,这里为加盟店提供会计记账服务,总部对收集到的POS数据和订货、销售、会计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订货和会计数据传给厂家和共同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将商品及时送到各家店铺。另外,总部将处理后得到的易于使用的各种商品信息,由专用线路送到卫星中心,卫星中心将这些信息发送给各家店铺(各店铺顶部都设有多媒体信息接收器)。如此信息的循环和交互形成了7—11的综合信息网络系统。  通过这个信息网,加盟店可以快速准确地掌握销售动向,进行精确的订货,而总部则可以将其利用于产品开发。此外,信息网络还根据会计数据,准确、快速地处理店铺、厂家、供应商、总部之间的结算。现在,信息系统已经成为7—11物流系统的基础。

  7—11确立了顾客、加盟店、厂商三家

  互惠互利的共同配送的物流系统,共同配送系统就是把不同厂家的商品载在一台卡车上统一送货。根据商品特性将配送管理分为5度、20度、-20度、常温4个温度带,商品从厂家到送货再到货架上,全过程都按同一温度管理。这种配送体系能够将商品以最新鲜的状态提供给顾客。在每个送货车上都装有计算机,利用GPS卫星定位系统,总部能够随时提供送货路线和天气状况等信息给这辆车,如果由于交通堵塞或其他原因造成不能按时送到货,总部会调度另一辆车去按时送到。秘笈三:共生多赢模式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仿佛已成了商业竞争时代的铁律。但是铃木敏文在考察美国餐饮业时,却意外地发现美国大型店旁边有很多种类的小型店,比如便利店、打折店等,他们不但没有被挤垮,反而共同生存得很好。铃木敏文在分析这种状况之后,认为这种模式在日本也行得通。

  “30年前创业时的社会环境和中国现在的情况有很多相似之处,”牛岛章回忆说,“当时日本加入世贸组织的前身关贸总协定(GATT)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S),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国内竞争日益激烈,大型超市进入繁荣期,中小型零售业面对大型超市竞争,在资本金和劳动力等各方面都极为脆弱。当时日本有很多小型店集中在一起形成‘商店街’,大型店铺开起来后,这些小店就倒闭了。但从消费者的立场出发,他们是希望在附近比较方便的地方能购齐足够新鲜、价格又比较便宜东西。”7—11Japan的创始人铃木敏文正是看到了这种矛盾中蕴含的商机,就是为这些中小零售商提供一个系统,来解决他们的烦恼。

  “当时日本的小型店就像我国现在的夫妻店,他们在经营当中有很多烦恼,一般店铺都后继无人,人手不够,资本金不足,会计制度不完善,这些问题造成小型商店信用度不够高,还有税务申报,顾客所需的商品是否能以合适的价格进到,这些都是小商店烦恼的问题。如果能做出一套系统,在这套系统的支持下,帮助他们解决这些烦恼,让他们专心经营他们的店铺,就可以实现这些小商店的现代化和活性化。”

  “实现传统中小零售商店的现代化和活性化,和他们共同发展”,这正是7—11创业理念。于是,7—11构筑了这样的一个系统,以特许加盟连锁的方式解决了传统零售商的烦恼。在这个系统支撑下,中小零售商和厂商都尝到了甜头。举例来说,一般卫生纸进货时都是30个一包装,但一些店可能一天只能卖掉一个,这样对小店库存带来很大的压力,7—11把50家店或100家店集中起来一起进货,一家只进5个或6个,这样就解决了他们库存的压力。另外,对厂商来说,如果跟一家一家小店单独交易,他们也会担心信誉问题,因为这样的小店随时有可能关门,有大规模的订货和支付系统,对厂商来说也是有利的。

  小型店要想在大型店的环境中生存,必须要有吃的、喝的、杂志、杂货等,并且顾客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比如5分钟以内买到。一家小店要备齐这么多东西很难,每家小店每天要应付20到30辆进货车是不可能的。所以7—11又构筑起一套物流系统,来解决这一问题。

  如今,加盟店、厂家、供应商、共同配送中心和7—11总部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网络。

  如此庞大的网络7—11如何保证它的良性循环?7—11的答案是,共赢。这与它的创业理念一脉相承。

  牛岛章所推崇的“外托”,就是共赢的一种模式。“厂家,不是我们的;配送中心,没有一台送货车是我们自己的;计算机,也没有一个是我们的资产。”他说,“他们跟7—11合作,根据7—11提供的信息,能够获利,所以,他们很乐意和我们合作。”“7—11不仅要自己发展,也带动周边的设施和工厂等都能发展,赚到钱,结果也正是这样。”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847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