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热潮之后,产业地产开始“疯狂生长”。
在联东U谷进行大规模产业园项目扩张之际,天安数码城集团则越来越快地朝着资源整合者嬗变,它的目标是做城市产业地产综合运营商。
2013年8月,天安数码城集团与平安银行等携手共同发起成立“天安数码城创新共同基金”,并发放首期超过5000万元银行贷款。
这也是继与全国规模最大的合伙制创投公司东方富海“联姻”后,天安数码城集团再次加强金融资源引进与整合。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房地产调控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住宅开发商和资本开始进军产业地产,而这也恰恰引发业界对产业地产泡沫的担忧。
天安数码城总裁戴宏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传统开发商对产业地产的贸然布局值得警惕,而成熟的产业地产运营商将迎来黄金时代。
金融整合者
经济增速放缓再次让决策层看到了促进实体经济的特殊意义,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内源经济动力,这也让产业地产迎来史无前例的机遇。
但对于中小成长型企业而言,有近八成公司面临资金难题,这个群体似乎永远无法摆脱资金短缺和发展阵痛。
6月19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将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扩大至全国,鼓励创新、创业型中小企业融资发展。
戴宏亮表示,天安数码城多年来都是顺应这一国家政策的行业践行者,金融扶持是天安数码城模式的重要内容。
为了解决企业融资渠道的单一问题,天安数码城在每一个园区均打造了集银行、担保、风险投资、小额贷款等为一体的投融资平台。
借助该投融资平台,为入园企业提供风险投资、私募形式投资、股权占有、咨询管理、小额贷款、天使基金、创业基金等综合金融服务。
这也是天安数码城区别于其他产业地产运营商的显著特征,目前国内也仅有华夏幸福(600340,股吧)、联东集团等为数不多的运营商能提供金融资源。
在刚刚启动的天安数码城创新共同基金中,平安银行无条件提供无限授信额度支持,它也是广东省首家专门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服务的银行机构。
目前,平安银行首期基金额度为3亿元,后续金额仍将无限追加,2013年8月份基金一期发放超过5500万银行低息贷款,覆盖40余家小微企业。
此外,天安数码城此前还将自己持有的一部分物业作为出资,采用PE、VC、创新基金等方式,以股权投资的形式,参与到优质中小民营企业的设立、发展、扩张,直至上市退出等各个阶段。
产业地产分化
强化金融资源整合能力,无非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天安数码城的战略转型需求。在经历长达20多年的产业积淀后,天安数码城2012年在全国第一个提出了“城市产业综合体”概念,欲打造成中国城市产业地产的引领者。
这种转型在客观上是要适应中国产业地产的趋势变革,尤其是产业地产竞争者的不断增加导致行业竞争加剧。
早从2007年开始,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就开始筹划进军产业地产,并提出要成为国内最大的工业地产商。而绿地、陆家嘴(600663,股吧)、复地、鹏欣等开发商,以及TCL、海尔等企业也均涉足产业地产。
此外,澳大利亚嘉民集团、意大利维龙集团、新加坡普洛斯集团、美国安博集团等世界四大产业地产巨头,在中国也在不断跑马圈地。
尽管有旺盛的需求存在,但这并不代表产业地产形势一片大好。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薛胜文曾提醒业界,国内产业园区建设的失败案例远多于成功案例,空置率高企是普遍的状况,特别是商务园区的空置率高达60%,甚至更高。
在目前相对比较成功的产业地产商中,华夏幸福基业、华南城、东湖高新(600133,股吧)、海泰发展(600082,股吧)已经登陆资本市场。另外,有联东集团、意库园区、中天万城、东方今典、北大资源集团、五矿产业园等运营商已经形成自身的商业模式。
在业内人士看来,正如“南有万科、北有万达”,目前国内产业地产已经初步形成“北有华夏联东、南有天安数码城”的行业格局。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中国指数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13年中国房地产百强测评研究报告》排名,联东U谷、天安数码城和华夏幸福基业依次位居中国产业园区产业运营商前三名。上述报告显示,联东U谷已经在2012年底完成了16个城市25座产业园区的全国布局,2013年将达到40个,远期将达到100个。
而天安数码城经历了从工业园到工贸园,再从科技产业园到城市产业综合体的三次转型,目前开发、运营和管理数十座园区,储备开发建筑面积逾1500万平方米,落户企业超过4000家,孵化上市企业近40家,拟上市企业达50余家,被认为是“中国成长型企业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