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股份两本账难掩牛钢16亿身家 462亿“黑洞”浮出水面

   2013-08-29 中国证券报3070

  媒体于8月27日、28日连续刊发《大商股份吉林新玛特疑似做局》、《“威胁论”一语成谶 大商股份中报疑点重重》报道,引起市场广泛关注。透过信息披露不实、业绩疑遭调节的表象,记者发现,同处辽宁大连的大商集团、大商管理等关联方成为了最大受益者。

  对比历史公告,大股东大商集团的财务数据竟然存在巨大差异,净资产在担保资料中为33.64亿元,而在重组方案中却显示为-5.42亿元。一位大连当地的分析人士认为,大商集团出示两套账本,很可能是为了规避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质疑,并掩盖以董事长牛钢为首的高管团队身家高达32亿元的事实。

  在大股东改制之后,大商股份受到关联交易较多的影响,盈利能力和扩张速度明显放缓;更有甚者,由于公司多处黄金地段的自有店铺产权不够清晰,加上评估价值不合理,1993年公司IPO招股书中本属大商股份的大连商场北楼、大连交电商场、大连商场南北楼之间的中央大堂等优质资产相继落入牛钢控制的大商集团手中。

  负资产遮掩亿万身家

  2010年以来,大商股份的股价累计下跌37.41%。就在投资者抱怨其跌跌不休的市场表现时,以牛钢为首的大商股份高管团队却通过大商集团改制的闪转腾挪,坐拥年销售额逾千亿元的大连“商业帝国”。

  想要搞清楚牛钢等高管的身家并不容易,因为大商股份信息披露不实的问题屡见不鲜,母公司大商集团竟然在公告中出现了两套账本,其资产情况显得扑朔迷离。

  2012年8月,大商股份发布公告,为关联方大商集团的1.5亿元流动资金借款提供担保。其中披露,截至当年3月31日,大商集团总资产154.89亿元,净资产33.64亿元。

  而到了2013年5月底,大商股份披露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草案)》则显示,大商集团2011年、2012年总资产分别为38.28亿元、44.74亿元,净资产分别为-8.31亿元、-5.42亿元。

  一年前提供担保时,大商集团还是大连市一家信用等级AA-、净资产逾30亿元、还款能力保障十足的零售公司。而到了一年后提出重组方案时,大商集团变成了长期资不抵债、总资产缩水116亿元的高危企业。大商集团两套账本的财务数据差异如此之大,究竟暗藏什么玄机?

  一位市场人士认为,大商股份历年担保公告可能虚增了大商集团净资产数据,以满足为其提供担保的条件,如果母公司资不抵债,担保行为显然难以获得股东认可。而重组方案中将大商集团“包装”成为一家资不抵债的企业,可能是考虑到3年前刚刚完成改制,企业净资产暴增会招致对其当年改制时国有资产流失的指责。

  大商股份前身是大连商场,系大连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2009年,在大连市有关部门批准下,大股东大商集团实施改制,转为民营体制。大商股份管理层控制下的大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通过自身参与增资,以及子公司红上商贸、鞍山商业收购股权的方式,于2013年实际持有大商集团80%的股权,期间累计投资总额为1.26亿元。

  假设担保公告中的数据是真实的,大商集团净资产为33.64亿元,再考虑到其还通过大连大商国际有限公司间接持有大商股份8.80%股权,参考8月28日收盘价计算,持股市值为6.81亿元,那么,大商管理所持有的大商集团80%股权拥有的股东权益和持股市值合计高达32.36亿元,相比于2009年改制以来的投资总额,增值了25倍。其中,大商股份董事长牛钢的身家达到了16.5亿元。牛钢2012年的389万元年薪在百货零售类上市公司董事长薪酬中也是遥遥领先。

  462亿元“黑洞”浮出水面

  2009年的国企改制,改变了牛钢等高管的命运,也改变了大商股份的发展历程。在改制的前三年,大商股份2006年-2009年营业收入累计增长了85.33%。而此后三年,大商股份2010年-2012年营业收入累计增幅仅为30.87%,不到前者的一半。这个明显的变化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对比可以发现,在高管们掌控了大商集团和大商管理之后,大商股份业务拓展和门店扩张的重心发生了转移,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明显放缓。与此同时,在高管们的精心培育下,其自营资产的盈利能力和扩张速度却可以用惊人来形容。大商管理于2009年底设立时,除了拥有大商集团25%的股权外,几乎是一家没有人、财、物的公司。然而,在此后的三年间,大商管理经营业绩实现奇迹般增长。2013年5月底披露的重组方案显示,大商管理拟注入资产的营业收入2010年就达13.1亿元,2012年已增至37.8亿元;净利润由2010年的4578万元攀升至2012年的22688万元。上述资产2011年、2012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高达196%和160%。

  同属于百货零售业,且主要经营地均集中在东北地区,大商股份的主营业务增速却远逊于关联方。此前的报道曾经提及,刚刚披露的2013年半年报中,大商股份存在营业收入缩水和销售费用异常激增的现象。市场人士指出,由于大商集团、大商管理和大商股份在经营过程中存在错综复杂的关联关系,大商集团可以利用营销的主导权,通过财物的调配,以及宣传、劳务费的支付,达到利润和收入调节的目的。

  大商股份主营业务收入被人为调节的空间到底有多大?以下的数据可以得出粗略的规模。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307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