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旭:我做房地产研究的期限是——一辈子

   2013-08-30 地产人网7000

  老杨的脾气是这样的:

  我这个人时而外向,时而内向。有陌生人在场的时候我会比较内向,不太善于和陌生人沟通,不太会和比较陌生的人深入地交流、搞好各方面的关系。所以虽然很多人说你有资源和知名度,自己开个工作室或者公司吧,但我知道我不太适合自己开公司当老板。但在熟人面前我又是一个比较外向的人,心直口快没有城府,有时候说话不太注意方式也会伤害到别人。  

  成名前的老杨是这样的:

  1996年我从郑州大学毕业的时候,正值中国的经济社会大变革、大转型,没端上寄托着家人和自己希冀的铁饭碗。在河南、深圳等地折腾了几年之后,2001年初,我以一介内地屌丝的身份到大上海谋生。此时房地产市场正在走出低谷,步入复苏阶段,行业人才需求量大。我一不小心闯进去,从此再没离开半步。对这桩“爱情”我称得上忠贞不渝。

  2001-2005年,我如跳蚤般在开发商、房地产广告公司、房地产营销策划公司间频繁跳槽,职位和薪水也一个劲儿地蹿升。如果没有更多的想法,我可能与众多地产营销策划人一样,至今仍坚守在项目一线,但偏偏我是个喜欢琢磨的人。我非常想搞清楚:到底是什么力量在左右市场大势的变化?与其天天在森林里瞎兜圈,不如爬上山顶俯瞰森林的全貌。几个月的思考之后,我将眼光投向房地产宏观研究,决定进行职业转型。

  2005年9月,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宣告成立,由赫赫有名的上海滩房地产三教授之一的张永岳教授领衔。我永远记得2006年3月,一个初春的晚上,经成全机构董事长全忠牵线,终于得晤张永岳老师。一席长谈,彼此甚为投缘,我跨界成功。当时唯一让我稍稍犹豫的是工资较之前大降三成,不过为了这份理想,钱就不足为道了。

  易居研究院这样的研究平台,对于我这样的研究狂人来说,简直就是天堂。坐板凳,搞研究,写文章,对很多人来说是件枯燥的事,却正合我的口味。我是研究院公认的劳模,只要不出差、不放假,每天待在办公室的时间都会超过12个小时,而且并不觉得累。兴趣是最后的老师,我并非科班出身,但靠着勤奋、执着和悟性,快速成为房地产研究界的一匹黑马。在高级知识分子扎堆的研究院里,我的职位也年年递升,由最初自封的高级评论员,提升至所长助理、副所长、部长、副院长,现在分管院里的研究工作。

  老杨的收获是这样的:

  一、舞文弄墨撰文千篇,全国房地产界最高产的专家

  2006年,我开始写博客,算得上国内房地产博客中较早的那批。博客是个好东西,让小人物也有发言的机会。由于我更新得比较勤快,2012年我的新浪博客点击量超过1300万,就房地产业而言,排名仅次于潘石屹、任志强、王石和朱大鸣,位居第五。

  我原本就喜欢舞文弄墨,2006年之前就曾在全国很多报刊上以笔名发表过多篇“豆腐块”的散文和随笔。专注于房地产研究之后,这一兴趣被激发出来,曾经受邀为《中国房地产报》《东方早报》《南方都市报》《经济观察报》等上百家报纸和杂志撰写房地产专业文章。2005-2012年,我公开发表的专业文章累计超过1000篇,虽然没有作过比较,但极有可能是全国房地产界最高产的专家。

  二、高端大气上档次,广播电视少不了

  我还多次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东方卫视、深圳卫视、第一财经“头脑风暴”、上海电视台、深圳电视台、天津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等节目中出任嘉宾。人在上海,去趟北京费时、费钱、费力,做电视节目的次数也受影响。不过,电台却无此阻碍。我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栏目的特约评论员,每逢房地产领域出台重大政策或发生重大事件,常约我做电话连线访谈,有些开车的朋友借此能常听到我的声音。

  三、政府和企业的智囊

  在深度研究领域,近几年我主导或参与了上百个课题研究,设计单位上至住建部、中房协,下至各级地方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房地产企业。比如,2009-2010年,各地都在制定房地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我受到多个城市政府部门的委托,为其进行课题研究。光是上海市,我就带领研究团队先后为市房管局和金山区、卢湾区、嘉定区、普陀区、奉贤区、闸北区等区房管局专题研究服务,比如近几年为上海上实诚开、西安紫薇地产、深圳振业集团、浙江海亮地产、北京财富集团、江苏新城地产、成都协信集团、上海宝华集团、山东鲁商置业、上海地产集团、河南投资集团、福建融侨集团、香港路劲地产等几十家企业提供了中高层训讲课。不谦虚地说,我既是政府智囊,又是企业智囊。

  四、投行、基金公司的金牌地产分析师

  做研究,也并非天天死坐板凳、人机(电脑)对话。2001-2005年,我在微观市场和行业一线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房地产政策和市场变化很快,不能总是闭门造车。因此,我利用给开发企业做战略规划、讲课以及到各地参加业界活动的机会,打听、了解不同政府部门、不同企业、不同地区的市场动态与情况。2007年以来,我几乎跑遍了全国一二线城市,也到过部分三线城市,虽然多属走马观花,没有时间和精力深入考察,但也感受到了不同城市在房地产规划、楼盘开发、市场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另外,我还与境外投资机构保持交流,经常参加电话会议,一定程度上也算是外资投行、基金公司眼中的金牌地产分析师了(我是全球著名的美国格理集团咨询公司(GLG)的特邀地产专家,且是公司内部认定的客户满意率最高的专家之一)。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700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