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洋巨头攻城掠地 青岛本土零售业大规模实行MBO

   2003-05-21 10360
面对洋巨头的攻城掠地,青岛本土商业企业以价格战、服务战的抵抗渐渐力不从心,在他们看来,彻底的产权改革显得迫不及待。

  初夏的青岛,本土商企的MBO搞得如火如荼,2002年度位居青岛商业零售销售前十名的本土企业无一例外实行了MBO:先是位居第七名的青岛海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于去年12月率先实现了MBO,紧接着分别位居第九和第十的青岛北方国贸大厦股份有限公司和青岛利客来商贸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MBO,而位居第一和第三的青岛利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青岛崂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5月16日和5月18日召开股东大会,就实施MBO事宜进行有关政策说明。MBO能提高多少抵抗力?

  海信实业:自定门户

  5月13日,身为海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营销部副部长刘靖面对记者的采访似乎显得格外兴奋,因为半年间,公司的销售业绩同比增幅为40%,利润增幅为80%,她本人的工资,在扣掉各种保险、公积金之后还能拿到2500元左右的月薪。而改制前,她的工资每月只有1400元。

  这一切归功于2002年12月9日,海信集团下属的海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管理层收购。

  原控股方海信集团由33%控股降为5%参股,剩下的28%股份由海信广场(海信实业所属)高层管理人员持股,其中总经理周涛共购进海信购物广场20%的股份,占有海信广场3亿多元总资产中的6000多万元,成为海信广场的第一大股东,同时海信广场其他高层管理人员也多购入1%的股份,共同拥有8%的股份。

  新公司脱胎于国有企业,收购后成为民营企业,实现了所有权质的转变。整个管理层收购是融资收购,融资方式主要是通过引入风险投资和银行抵押贷款。在融资过程中,引入的风险投资额以不占控股地位为原则。

  据海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孟繁珍介绍,海信实业实施管理层收购,是海信集团剥离三产的一个重大举措,海信实业作为分公司,原管理层之所以愿意进行管理层收购,是考虑到他们所管理的分公司已经具有一定的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同时管理层与员工以及管理层成员之间有着长期合作所达成的默契。

  实行管理层收购后,由原来管理者的身份转变成所有者与管理者的统一,这不光只是身份的转变,同时也能给予他们最大的激励,改变他们的经济行为,这部分管理效率的提升以及代理成本的降低都能转化成为良好的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他们也看到,从头做起再创业有着巨大的艰辛与风险,从注册审批到市场拓展到公司成长都需要漫长的历程,而在这段时间中他们有可能失去原有的客户和有利的市场时机。管理层收购带给了他们成为民营企业家的机会,同时也缩短了他们创业的进程。

  李村商圈:大面积改制

  5月13日,当记者坐在青岛利客来商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云敬面前时,听到的第一句话是,“要是新闻采访,我们就聊聊,要是谈广告,趁早免谈!”

  细问其故,原来利客国有股退出以后,这位企业一把手的权力变“小”了。

  李云敬坦言,虽然自己当了董事长,企业也成了这个小集体的,凡事都要职务公开、财务公开。以前像广告费用支出,自己一个人就能批复,现在不行了,广告支出预算需要董事会商议决定。现在很多支出都是精打细算。

  这大概是MBO前后的最大的变化。李云敬告诉记者,原隶属于李沧区供销社的利客来,是县级大集体性质的企业。1996年改制成为股份有限公司,当时集体合作股占有57%,剩余43%属于职工持股。

  2002年10月份开始经营层买断操作,最近刚刚完成手续。据悉,现在有净资产1200万元,实行MBO以后,将全部国有股进行“翻牌”,转让给经营层。剩余43%由员工持股不变。

  改制以后,由7名高层管理人员自愿认购买断,董事长李云敬持股20%,即240万元,总经理杨勋先持股10%,即120万元。按照有关规定,一次交齐款项,优惠20%,这样个人自己筹款就有了动力。李云敬称,中间有用自己的房产做抵押拿到的银行贷款,也有亲朋好友借款,还有的拉朋友入自己的股,而自己瞬间成了百万富翁。

  “有这么好的政策,自己不好好把握,再过不好就不行了。”李云敬如是说。

  在李沧区李村商圈,像利客来这样施行MBO,决非仅此一家。包括利客来在内,北方国贸、崂山百货等3个位于青岛零售前10名的商场,几乎是同时实行了管理层收购。5月中旬,北方国贸、崂百也完成了改制手续,由原来的国有、集体企业摇身成了民营企业。

  竞争环境使然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青岛的本土零售业大规模地实行MBO,耐人寻味。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管益忻教授分析说,这与青岛的零售业氛围有关系。国际上知名的零售巨头,都能在青岛找到它的影子:百盛、佳世客、家乐福、麦德龙、沃尔玛、普尔斯玛特、法宝等,13家世界500强和著名跨国公司已经进入了青岛,其中在全球排名前6位的商业性跨国公司就有3家,这就是青岛本土零售业所处的竞争处境。

  和其他行业一样,零售业间的竞争最终体现的是人才竞争。有很多情况是,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在改制以前视之为“鸡肋”,在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经营中,为国有资产的增值,做出了贡献。被别的企业高薪挖走,又有些不舍,实行MBO就可能用这些优质资产的股份留住人才。

  按照WTO的协议,本土零售业的保护期已经不足一年,一年之后,中外零售业的竞争就会出现真正的“火拼”。“届时,这些本土零售企业有一半以上被打垮!”一位专家说,“打垮了再卖,肯定不值钱。而选择这个时候,就是所谓的‘媳妇改嫁趁年轻’,人老珠黄就没人要了。

  态度: 财政部官员:MBO有优势

  4月初,就媒体报道财政部暂停MBO审批的说法,财政部有关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目前是部委职能交接的特殊时期,即便暂缓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管理层收购的审批也属正常,但并不代表职能部门对MBO持有明确反对意见。他强调,伴随国资体制改革深入展开,MBO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

  据了解,对于如何规范管理层收购的问题,财政部确曾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此后国务院机构改革启动,原由财政部负责的国有股权转让审批工作改由新成立的国资委负责,因此对这一问题的处理暂时搁置了。 (财富时报 杨维忠 刘世杰)
标签: MBO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1036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