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今日,肯德基、必胜客的母公司——百胜餐饮集团仍未对“百胜集团逼小肥羊员工退股一事”对任何媒体做出回应。
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8月27日报道,在小肥羊干了十几年的刘先生于2011年投资44万元,成为小肥羊旗下一家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占公司20%的股份,并按照这个出资比例分红。刘先生反映,2012年2月1日百胜正式收购的是小肥羊集团部分的股份,但不包括类似刘先生这样一些小股东投资的股份。但今年,百胜要求用成本价收购这些股份,刘先生表示拒绝,随后遭遇了2012年部分应得利润无法拿到、2013年利润强制不分红。刘先生同时透露,从报表上看,被百胜收购后,小肥羊基本没赚钱。被百胜收购后,刘先生不再负责店面运营管理,当刘先生提出想了解高额的运营费用具体花在何处时,百胜却拒绝提供详细的财务报表。
由于百胜集团尚未对此事发声,所以公众目前并不能了解事情全貌。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曾被称为“中华火锅第一股”的中国民族企业小肥羊在被百胜收购后,确实在“变瘦”:百胜集团2012年财报显示,小肥羊为百胜集团去年全年中国区的营收贡献3%的增长率,但是拖累餐馆业务的利润率下降0.4个百分点,运营利润下降1个百分点。财报也称,小肥羊的表现对于去年全年中国区的运营利润不产生重大影响。
再看看小肥羊被百胜收购之前,其2010年财报显示,其收入同比上升22.7%到19.255亿元,净利同比增加20.9%至1.878亿元,国内同店销售和客流量“破纪录”。两组数据的对比,很多人联想到民族化妆品也曾经历过这样的路,小护士、丁家宜、舒蕾等曾销量很高的中国本土日化品牌在被国外日化巨头收购后市场表现越来越差,更有甚者几乎销声匿迹。在餐饮业,百胜对小肥羊的收购也被看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进军不同餐饮领域”只是幌子,收购后“雪藏”以此消除竞争对手才是真正目的。
事实上,百胜集团在中餐领域的发展一直坎坷,不仅是小肥羊,其旗下的中式快餐品牌东方既白也一直在“缩水”,从2005年第一家店开业,目前东方既白在全国只有28家门店,北京首店更于2012年悄然关门歇业。这与百胜集团针对肯德基、必胜客采取的“不断开店扩大经营规模”的经营策略截然不同。在今年第二季度在华营业利润大幅下降的情况下,百胜仍高调宣称今年将在中国开店700家,其中大部分为肯德基和必胜客。
百胜集团收购小肥羊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复制洋快餐的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提价、统一供应链、重新调整组织架构等,但被“标准化”的小肥羊市场反响并不好,一下子调高的价格、变小的菜量,让老顾客流失不少。对于火锅这种聚会类型的大众餐饮来说,并不适合走“轻奢”的路线。
此外,西式快餐的机械化、程式化服务流程,也让小肥羊少了一些“人情味”。从小肥羊的竞争对手海底捞来看,门店能够拥有的决策自由度很高,可以送顾客一些小礼物、为顾客唱生日歌,甚至送顾客一些调味品带回家、帮顾客临时看管小孩等,为顾客营造了更温馨的气氛。而小肥羊采取的管理方式可以说是“一件事情做完就完事了”,不会有更多的附加服务,并不会让顾客得到除食物之外更多的用餐体验。对比之下,可见输赢。
毫无疑问,百胜在西式快餐的经营上是成功的,但小肥羊和东方既白的市场表现说明,百胜显然并未吃透中国的餐饮文化。百胜应该反思,自己为何念不好中国餐饮市场的经。